冬天里,在江门的大小市场,满眼就是莲藕、芋头各种薯类、葛类和挂满的各种各样的腊肉腊肠、腊鸭和鱼干。它们可以随意组合在一起,或自成一派,做出专属于冬天里的风味。
鲮鱼干和腊肉加入姜丝,生油,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加入几滴酱油吊味,上锅蒸熟即可。吃起来咸香适口,软硬适中,鱼皮带胶质有咬劲,本多到不得了的鱼刺因为鱼肉晒干变得紧密结实后,那鱼刺变得根根分明,能轻易地被剔除了。这道鲮鱼干蒸腊肉片上桌后,白饭自然要添多一碗。
猪仔薯或猪仔薯干块配猪骨汤是人们四季皆宜的上汤品,用于祛湿热、清肠胃炎症,功效特佳。加入猪仔薯煲出来的老火汤,比其他的汤都要更香更甜。
但,将猪仔薯用来煲糖水,也非常不错。用蔗糖和猪仔薯煲的糖水入口清甜,还略带些粘性,猪仔薯香甜松软。我觉得比番薯糖水好吃。
更好吃的薯类糖水是木薯。糖水煮熟的木薯看起来有些透明的质感,黄澄澄的颜色明亮得非常好看,而入口的口感是又粉又糯又软滑又甜。难怪被江门人称为是“好吃到飞起,降温必备的暖食”。
大薯最适合用借味的制法,比如加上肉红烧。在我们江门这边就觉得用大薯焖腊鸭就不错,因为大薯的淡泊无味加上腊鸭的咸鲜,两者交融后,腊鸭的咸就会被大薯的淡冲淡,只余剩下鲜香,而大薯又带入了腊鸭的咸香,味道不再寡淡,实在是天作之合。
芋头,要吃口感细腻的荔浦芋头或者槟榔芋,用来焖五花肉或腊味是入口留香。如果做成香芋扣肉,就是在广东乡村宴席中常见的菜,在江门五邑的村宴中就几乎是必备的了。
汪曾祺说:“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的芋头扣肉却没感觉味道极甜,但也只能吃两片,却也是真的。
于是,江门人为了解腻,就把腻口的芋头换成了入口清爽的粉葛。粉葛,是江门本地的叫法,其实粉葛就是平常所说的葛根。加上扣肉就变成了江门五邑地区的日常村宴中经常做的“葛扣”。
粉葛在江门本地的日常做法是会被拿来煲汤。粉葛鲮鱼赤小豆汤,粉葛红萝卜鲩鱼尾……总之,只要妈妈觉得你热气了,第二天就会煲上一煲,什么热气不适就立刻被化解。
葛扣就相当于香芋扣肉,只不过是把香芋换成粉葛罢了。
做法也一样,两块粉葛中间夹着焖得酥软的五花肉,粉葛那带粗纤维的口感化解了肥肉的肉腻,是在村宴上是大受欢迎的菜。
无论用粉葛煲汤,还是葛根粉做出的食品,在江门人眼中都认为是归于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一类。
记得以前在江门五邑很多地区有食用狗肉的习惯,尤其是在夏至,以至有“夏至狗,没地方逃”的谚语。
不单夏至,其实日常很多时候也会吃狗肉。但是大家又都害怕狗肉性热,吃了会让人流鼻血受不了,便要常加入粉葛同焖,说是就可以和狗肉起到中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