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愈。
公元前481年,鲁人猎获一麒麟而不识之,孔子为此反袂试面,同年,辍笔停修《春秋》。唐元和七年(812年),麟复现东川。韩愈著文阐发己见。
《获麟解》中作者以麟设喻,说明了自己的为人及出仕的时机和意图,感慨卓有才识之士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一腔怨愤。
第一段:韩愈认为麒麟是灵异的动物,《诗经》、《春秋》都歌咏记载过它。可以说妇孺皆知它是吉祥物。
第二段:麒麟作为一种野生动物,不同于别的普通动物。即使有麒麟,大家也不知道它是麒麟。有角的,长鬃毛的,犬猪豺狼麋鹿,大家都认得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
第三段:作者认为麒麟之所以被视作吉祥的象征,是因为出现在圣人在位的时候;如果它出现时没有圣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说它是不祥之物。作者意在说明如果没有圣人当道,即便出现了像麒麟一般罕见的杰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愤一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麒麟自喻,说明了自己的品行和出仕的意图,感慨卓有才学之士不为封建的统治者所重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怨愤。
作者由“祥”说入“不祥”,并以“不祥”立论,强调麒麟作为灵兽具有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本身,做足文章,反复辩论,乃有其寄托。作者抒发怀才不遇。不为圣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文章短小,不满二百字,而抑扬开合,变化转折,似有长篇之势。文章虽短,曲折甚多.层层转折,表意颇为含蓄委婉。几反几复之中,使论述的观点更为明确、深入,文章越短越曲折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