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正意义上“金庸的第一篇小说”。其实读这本书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之前已经读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鉴于读过天龙后再读飞狐,就觉得没那么激动人心,那就按照写作顺序读吧,先读不太成熟的作品,把《笑傲江湖》等留到后面。
这本书还是金老爷子的一贯作风:第一个出场的一定不是主角。果然,开场便是李阮芷和陆菲青这对师徒。
全书看下来,对陆菲青这一角色还没有太多的描述,只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前辈、一个稳重的长者,李阮芷的戏份也不算多,但每一次出场都强化了她的性格:过于活泼、无知无畏以至于爱捉弄人。一开始,陆菲青只是她的教书先生,却被她无意中发现会武,从此拜师学艺,后来跟着师父闯荡江湖。当时自己便说,这样的徒弟真让人头疼,什么都不懂,功夫不到家,偏偏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敢做。她喜欢余鱼同,就大胆追求,甚至不惜假意放走张召重,连读书的我都捏了一把汗:她就真的不怕假戏成真,一个不留神真的救了这个大恶人吗?不过江湖儿女吗,情感总是简单的,余鱼同起初成婚是勉强答应,李阮芷受伤后便开始细心呵护,这样的套路,老爷子倒是用的真不少。
再说主角陈家洛。知道这个人还是在《飞狐外传》里,当时还道他和福康安是失散的双胞胎,不想老爷子脑洞这般大,干脆让陈家洛做了乾隆的兄弟,福康安尚且是陈家洛的侄子。(反正我不敢这么写)。陈家洛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他往返于霍青桐和喀丝丽的爱情中,迟迟做不出选择,因为两个都爱。所以真的怀疑,老爷子写死香香公主只是替他做选择而已。
对于霍青桐和喀丝丽这对姐妹,在我心中似乎也是没有偏向的。我喜欢霍青桐的智计、沉着,也喜欢喀丝丽的天真无邪,难得看见两个女孩没因为爱上同一个男人而反目成仇,反倒让我觉得,如果他们三个人能生活在一起一定幸福无比。(更正:爱上杨过的那些姑娘也没反目成仇,爱上胡斐的程灵素和袁紫衣也没反目成仇,这就是最早的开后宫吗?)
霍青桐在全书中最重要的一段剧情就是智计斗清兵,这段剧情一石二鸟,明面上表现了霍青桐智计无双,暗地里还有一条感情线索,自己的妹妹爱上了自己的心上人。矛盾也从这感情上来,陈家洛和香香公主被困,心砚向霍青桐求助,霍青桐安排计策,但因为回族和清兵相差甚远,因此大兜圈子,造成误解。
而香香公主最重要的偏偏是她最后一场戏,为了救陈家洛宁愿自杀。或许这就是两种表露感情的方式:霍青桐的喜欢是含蓄内敛的,所以尽管一见钟情,被误解后也只解释了一句:你去问陆老前辈就知道了。香香公主相反,同样是一见钟情,从一开始就明确的表达了:你说的我都信。陈家洛也是不负众望的始终没向陆菲青求证,始终认为霍青桐已有意中人(有意中人还送你剑干什么?)。
相对于后面更加成熟的作品,这本书即使在我看来也是有缺陷的:把武侠小说“能动手尽量不说话”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在周仲英的铁胆庄,红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打一气,压根不给人解释的机会。周仲英和周绮也是奇怪,自己家孩子都被坑死了还跟红花会的联姻啊?
陈家洛和霍青桐之间也有强行制造误会之嫌,明明陈家洛问一句李阮芷就能解决的问题,生生拖了大半本书。(女扮男装真看不出来?)
能把乾隆写进武侠,还是个武功高手,这是我没想到的。但读完有个疑惑:这本书的大反派是谁?理论上说是乾隆才对,但最后一个杀死的似乎是张召重。
总体而言,前半部分体验感极差,香香公主出场后开始变好看了,水平不能和后期的射雕、天龙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