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跪地救昏厥女子被指“袭胸”?给施救者多些救人底气
2025-07-18 11:50  浏览:191  搜索引擎搜索“米优农业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米优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评论

近日,湖南省衡阳市街头的一幕引发关注:一女子突发昏厥倒地,一名路过男子跪地为其做心肺复苏。相关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众多网友给施救者点赞,但也有人质疑“为啥不换个女的来按”,甚至揣测施救者“有袭胸嫌疑”。这场争议像是一面多棱镜,既照见了社会的善意,也照见了急救认知的盲区,更凸显了给施救者更多救人底气的迫切性。

急救现场,每一秒都是生死竞速,容不得半点对性别的“精挑细选”。“黄金4分钟”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窗口,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就可能下降10%。若此时纠结“是否该换女的”,就相当于是在用性别偏见透支生命的希望。从医学规范的角度看,做心肺复苏,成人的按压点位于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时手臂绷直、掌根发力,与“袭胸”有本质区别。现实中,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较低。这次事件中的施救者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愿意主动救人已实属难得,苛求施救者性别,无异于在给生命通道设卡。

质疑声背后,既有对急救知识认识的不足,也有对善意的过度审视——把医学操作的必要接触等同于“冒犯”,将专业施救的专注等同于“别有用心”。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过度审视可能会给潜在施救者套上无形枷锁。不能让救人这件善事,变成犹豫再三的难题。正如有人直言:“如果哪天我晕倒,好心人请不要犹豫,你想按哪就按哪,只要把我救活。”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最基本的生命逻辑——任何可能挽救生命的行为都应被优先考虑,性别、隐私等因素都应让位于生存权。

为施救者卸包袱、添底气,法律法规必须亮明“态度”。民法典第184条“好人法”早已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要让这条规定真正成为施救者的“护身符”,还需细化边界。比如,明确急救中“合理接触”的认定标准;避免“疑罪从有”的无端揣测;对恶意抹黑施救者、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进行必要惩处,不让行善者寒心。对于这次事件,主流的声音温暖而清醒:“挺身而出就是英雄”“救人者问心无愧”。这是对社会善意的守护,这种守护需要法律的制度支撑。

给施救者多一些救人的底气,在完善制度保障、加大力度普及急救知识的同时,营造理性、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也至关重要。在生命面前,少些苛责,多些对专业的尊重、对善意的包容,才能有更多“黄金4分钟”的生命奇迹。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王尚(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发布人:c395****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