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知识——不同企业的审计部门都叫啥名?审计岗位呢?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仅小编一人所呆过的审计部门,部门名称都经历过好几个:审计监察部、审计办公室、审计法务部、稽查部、法务合规部、审计中心等等。
并不是小编换的公司多,而是同一家公司不同阶段也会变换叫法!
图片
一、不同糊类型企业对审计部门的叫法
1.民营企业
中对审计部的叫法也多种多样,有参照国企叫法的,有根据需求自己起的,有老板定位成啥就叫啥的。
常用的仍旧是审计部或审计监察部!
如果与法务合并为一个部门,有时也会称为合规部或合约部!
当然也可能根据包含的职能杂交出新名称:合规审计部、监察合约部等等。
2.国有企业
虽然审计监察部,仍旧是最常用的叫法,但也有类似于民企的叫法,如合约部,合规部,内控部等。
最具特色的应该是纪委了,虽然有些私企也称审计部门为纪委,但极少,国企倒常见。
当然,人家可能不认为纪委就是审计部,只是职能相似。
3.台资、日资企业
可能是用语习惯不一样,他们常用稽核室,稽核部等称呼。
在大陆建厂的企业,有时也会适应国内民营企业的叫法,如审计部等。
4.欧美企业
审计部,是最常用叫法。
也有叫合规部、内控部,合规法务部,基本上和国内民营企业类似!
5.综合
虽然叫法不同,但其拥有的核心工作基本一样,以事后审计为主!
哪怕是只设立“监察部”,只为查舞弊而设立的部门,如果没有单设审计部的话,监察部的基础工作大多也是以审计业务为主。
当然,国企和民企对审计认知还是有差别的,很多国企以党风党纪为审计对象,以人为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离任等),并不重点审计业务,重心也不在改善治理和优化流程上。
图片
二、岗位名称的叫法
1.国内私营企业和欧美企业对审计岗位的命名比较相似.
因为我国私企的审计职能基本上都是从欧美企业传过来的,虽然很多文献说中国的审计源于西周时代等等,但那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审计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私企和欧美企业对审计岗位的设置基本相似:审计专员、审计主管、审计经理、审计总监、审计委员会主席等。
2.国有企业对审计岗位的命名差异较大
有些国企都不能称为企业,可以称之为行业;
有的国企则只是分担一部分政府部门的职能,也接受某些机关的直接领导;
有些国企则参与市场竞争,相对自由。
所以国企对审计岗位的设置有:审计员、审计主任、审计处长或部长、纪委书记等。
或者:审计监察员、科长、处长等。
3.台资和日资企业
或许只是翻译的问题,我们经常称他们为稽核部,也就分为:稽核专员、高级稽核专员、稽核组长、稽核课长、稽核经理和稽核长。
可能他们在对比欧美企业时,直接用英语也是这么翻译的,本质上和我们私企了没多大不同。
就像很多韩国电影中,称总经理或部门负责人为社长一样,只是翻译问题。
图片
三、不同企业对审计岗位的叫法不同,但功能分布基本一样
所有企业的审计岗位基本上都只有三个层次:
1.审计专员:开展具体审计程序的人。
2.审计主管:负责和统筹某区域、某类业务审计工作的负责人。
3.审计经理:审计工作和审计部门的总负责人。
就算再有审计总监、审计总经理之类的叫法,要么就是审计经理的角色,要么就是审计与老板之间的二道贩子角色。
因为,3个层次,基本上都满足开展审计业务的岗位分工需要。
亲,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