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则当下便是,昏则万里千秋。
心存理得,语默适宜。多言底是病,不言底亦是病。
予八年前戊辰,甚喜魏伯阳所云“鬼神或告人兮,梦魂忽自悟”。今悟得:有告人处,都是妄境。至于梦魂自悟,要悟本有之理。本有之理,无有名象、方所;若有名象、方所,便落邪悟。
今人多邪悟,不成下手,故究竟处不可问。
山东天全王子云:“妙理说不尽,以‘易简’括之。”甲仁曰:“正为“易简’,所以才妙,才说不尽。王子是就言之‘易简’说,若说理之‘易简’,便是架屋。“易简’之妙,岂说所能尽!”
温仲芬、张择善若识得朔一日相对底气象,长长不失,则作圣无余事矣。彼时完全,少欠甚么?后面讲下手工夫,另寻一个倚靠底把握来,故所以退转了,费了多少语言,隔了多少程途。当下识得,真入无余,真是“我欲仁,斯仁至矣”。李子远矣,谁证斯言!
圣门只有颜子直从本原做起,曾子是后来转手。
圣人教群弟子与教颜子都是一样。但颜子听了,不作语言混过,便实实落落,体贴上身,从本原做去;其他则滞于名义蔽锢之深,不过以虚见接其影响。“亦足以发”,谁与?夫子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某也。”夫子奈之何哉!
后世学问支离,总是入门下手时把学认错了,把博做错了。考亭➊末年方悟;文清➋亦是考亭早年之见;阳明起手亦错,至龙场一变,至留都乃大变;白沙➌见康斋➍后,善用其疑,所以得证;敬斋、整庵➎不疑,故不能进。
➊指朱熹,朱熹于考亭(今建阳市潭城街道考亭村)建书院讲学,成考亭学派。
➋文清,薛瑄,明朝理学家,河东学派创始人,从祀孔庙。
➌白沙,陈献章,居于广东新会白沙村,被称为白沙先生,明代心学奠基人,从祀孔庙。
➍康斋,吴与弼,号康斋,崇仁学派创始人,白沙之师。
➎敬斋,胡居仁,号敬斋,明朝理学家,与陈献章和娄谅皆师从吴与弼。整庵,罗钦顺,号整庵,明代气学代表人物。
孟子到“知性知天”,才悟得十分透彻,更将从前“博学反约”之见都打破了。
尽心、知性则知天,即博即约,又何待反?此子舆➊透宗处也。
➊指孟子,孟子字子舆。
塞上塞下,无一处不是道,所以要博学。
博学者,时时是此学,处处是此学。
七尺之躯,在宇宙内无一处可躲闪,无一息可放空,所以要博学。若把“博”字认错,便学非其学;若把“学”字认错,便博非其博。若是,则问非所问,思非所思,辨非所辨,行非所行,一错尽错,择个甚善,诚个甚身?失了天命种子,直成得个异端、外道,如何做得圣学?
昼夜死生,那一处不是学,所以要博。
自吾身以至天地上下、古今人物,皆此性所贯串,所以要博学。博学必要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才成得博学底事。
周公“思兼”,怎么样是思兼?“以施四事”,怎么样是四事?又怎么样是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为甚么不合?如何才合?“仰而思之”,又怎么样去仰思?“夜以继日”为甚么?“幸而得之”得甚么?“坐以待旦”为甚么?万万莫错会,会得来,许你亲见周公,亲见舜、禹、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