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1.1《论语》解惑之二:学
2025-01-01 09:28  浏览:756  搜索引擎搜索“米优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米优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论语》开篇第一个字是“学”,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应该以“学”为第一要务。《论语》中有66个学字,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论语》只认定颜回、孔圉、孔子三人“好学”,且孔圉只因“好学好问”就得到最高谥号“文”。“学”的重大意义可见一斑。


一、“学”是与时俱进的必要条件

人生三万六千天,即使天天学,也难以悟道,更难以穷尽天下知识。更何况,时势催人,时势不饶人。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淘汰,才能永远保持“大器免成”“君子不器”的状态。


二、“学”是自主进步的主要路径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遇到能自察过错并且自责纠错的人。”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接受批评”当成了“外来屈辱”,面对长辈的批评,嘴服心不服;面对同辈的批评,肯定怼回去;面对后辈的批评,睚眦必报。同样,人们会把“接受教育”当成“成长秘径”,面对老师的教育,尽力接受;面对同学的交流,真诚探讨;面对后生的崛起,表示赞赏。

 “批评是被动的、外来的”所以不被接受,“教育是主动的、内求的”所以会被接受。就像一个容器,本来就是满的,又被注入液体,当然会溢出。一个容器,本来是空的,被注入液体,当然就会容纳。

“批评”和“教育”都指向缺点,效果却大相径庭。如果我们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保持虚怀若谷的状态,随时就可以接受任何批评、教育,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正是因为保持谦虚谨慎的状态,随时准备向身边人学习,所以,才在礼、乐、射、御、书、数等各方面取得顶级成就。与孔子相反,我们普通人在“三人行”时,会“择其善者而妒之,其不善者而笑之”所以,我们就不学无术,虚度一生。


三、“学”的目的是改过,是修身,是追求至乐

凡有立场,必有盲区。人人都有“脖后灰”。学习他人间接经验的过程,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过程,这也就是“恕”。有了“恕”,就会建立整体观,掌握“一以贯之”之道,进而逐渐消除“灯下黑”,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样,就慢慢成为智者、仁者、勇者,体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乐趣,最终,就进入“无欲、无我”的至乐境界。

孔子说:“古代的求学者为的是提升自己,今天的求学者却为的是向人炫耀。”后世,有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当成人生三不朽,既想“内圣”,又想“外王”。实际上,在孔子看来,有了“内圣”就已经至乐了。是否外王,并不重要。

人的一生三万天而已,本来只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孔子却给我们指出了“向道而生”的新义,我们难道不该抓紧学道悟道证道成道吗?

发布人:17bb****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