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报告竟然成了个别金融机构肆意妄为的地方。
5月24日晚间,“个人征信报告现侮辱性字眼”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单。事件起因是,江苏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其征信报告“工作单位”一栏中竟被写上了“专业做鸡十年”!
这一奇葩操作出自于持牌机构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晋商消费金融”)。由此,也引发了网友对不当信息为何能上传征信系统的广泛关注。
就此,第一财经采访了晋商消费金融询问事件因果。不过,截至发稿前,暂未得到公司对于该事件的明确回应。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说,“自己在休假,对于事件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不清楚这方面、不知道谁负责。”
5月25日晚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公告称,针对“个人征信报告出现侮辱性字眼”问题,该行于4月8日约谈了晋商消费金融,5月25日,再次约谈该公司,提出后续整改要求。
个人征信报告惊现侮辱性字眼
晋商消费金融“一顿操作猛如虎”,让自己“喜提”微博热搜。
江苏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其征信报告“工作单位”一栏中竟被写上了侮辱性词汇。
据悉,房女士和晋商消费金融之间存在借贷关系。2018年4月,房女士借了一份16.2万元、为期36个月的个人消费贷款,后因疫情延期至2020年年底接着还款,目前尚需还款本息7万余元。但今年4月6日,房女士在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了上述问题——“工作单位”一栏中竟被写上了“专业做鸡十年”!
目前,经协调,涉嫌上传不当信息的晋商消费金融已做了在线删除处理。然而,据房女士称,事发后她一直没有收到涉事公司针对此事的正当说法。
晋商消费金融这一奇葩操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征信不是少数人肆意妄为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个人名誉受损,而是危害到了个人征信系统安全和社会金融系统安全”“个人征信系统居然是可以如此随意乱填的?”“离谱得很,没人审核吗?”
对此,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表示,4月8日,该行根据南通市中心支行情况通报,约谈晋商消费金融,要求其依法核查情况,对错误信息立即予以更正,并做好与客户的沟通,维护客户合法权益。随后,又对晋商消费金融征信业务情况开展了实地核查。5月25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主要负责人再次约谈晋商消费金融及其大股东,在重申监管意见的基础上,严肃提出后续整改要求:一是要深刻反思事件经过,主动回应客户诉求,消除不良影响;二是要深入调查事件原因,严肃追责;三是要全面梳理内部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切实履行征信信息采集报送主体责任,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晋商消费金融是经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23日,总部位于山西太原。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等。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赵基全,大股东为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
这并不是晋商消费金融首次触碰监管红线。记者在天眼查看到,2019年8月,该公司曾因“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被行政处罚50万元。
不当信息为何能上传征信系统
一直以来,个人征信报告被视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采集和记录了个人通信方式、住址、婚姻状况、职业信息、银行贷款记录、信用卡透支记录等详细信息。
基于这一背景,个人征信报告现侮辱性字眼引发了全民讨论:征信还有可信度吗?征信报告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就此,第一财经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从业人员。接受采访者均认为,此次晋商消费金融在个人征信报告中上传不当信息,并不具有行业普遍性,属于个例,是公司内控出现了问题。
“性质很严重,应该是相应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出了问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金融机构有权限上传征信信息,并不意味着有权利胡乱上传。“监管对于如何上传是有详细规定的。”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刘新海对第一财经表示,金融机构上报征信数据是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化流程,是受监管的。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会受到处罚。
“正常情况下,这种明显有问题的信息,就算前台录入业务系统,也会被复核出来,因为前中后台是分离的。”一位征信业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金融机构自己的业务系统有内部管理制度,征信机构与其互通,哪家机构都不会允许这种随意的修改。
上述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征信机构审核的主要是借钱还钱等金融业务规则,个人基本资料属于文本信息,机器没法鉴别,超出审核范围。“消金公司估计没有安排多少岗位复核,交给系统识别降低成本,也由此引发此次事件。”
征信报告出现错漏怎么办
过去,由于相关信息数据从不同机构汇总到征信系统,征信报告也出现过一些错误。比如,客户信息填写错误、工作人员录入信息有误等。近年来,“被贷款”案例很多,不少人因此进入征信黑名单。
“征信信息上传可能会出一些问题,比如信用卡被盗刷,个人信息被人冒用等。”董希淼称。
“信用报告当然也会出错。征信中心有专门团队负责,从技术校验、业务校验两个角度检查数据质量。这些检查都是基于经验和原有规则,但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没有及时全面覆盖。”刘新海表示。
征信系统是国家建立的记录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征信中心不能自行修改、删除数据,金融机构更没有权利随意更改客户的个人信用记录。如果个人征信报告出现错漏又该怎么办?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像这次事件,是大家想不到的问题。”刘新海表示,征信系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将信贷业务和机器学习技术结合,定期修改、逐步完善管理流程、规则,提高数据质量。
董希淼认为,征信主管部门对征信信息的上传应出台更加细致严格的操作性、规范性要求。同时,对金融机构执行的情况加强检查监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金融机构自身也要提高合规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约束,如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理,进行处罚,而不是简单地删除错误信息就可以了。
近年来,随着各方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央行对征信违规的检查、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持续组织开展征信合规执法检查。央行官网显示,2017年各级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共对17600多家信贷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开展了执法检查,对发现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履行告知义务、未经信息主体授权查询征信信息、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征信信息、违规向第三方提供征信信息、征信异议处理超过法定期限等问题,依法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