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经商之道 » 正文

    实时披露催化跟风交易,北向资金信披机制酝酿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30 15:37:21   浏览次数:557  发布人:802f****  IP:120.244.23.***  评论:0
    导读

    北向资金流入流出成为A股市场投资者紧密跟踪的交易数据,一个关键前提是其独特的实时披露机制。这与持仓占比更高的公募、私募、社保等机构资金存在明显差异,由此也引发了市场关于北向资金催化跟风交易以及信披不公平的争议。“日度的资金流向数据,在较大程度上容易受交易因素影响,不一定体现资金中长期配置思路的变化。短期内北向资金的波动加大,未必意味着外资降低对A股的配置意愿。”海通证券首席

    北向资金流入流出成为A股市场投资者紧密跟踪的交易数据,一个关键前提是其独特的实时披露机制。这与持仓占比更高的公募、私募、社保等机构资金存在明显差异,由此也引发了市场关于北向资金催化跟风交易以及信披不公平的争议。

    “日度的资金流向数据,在较大程度上容易受交易因素影响,不一定体现资金中长期配置思路的变化。短期内北向资金的波动加大,未必意味着外资降低对A股的配置意愿。”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今年8月以来(截至9月22日数据),陆股通日频流向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已接连多日持续净流出,近一个多月来累计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市场对外资动向的担忧。

    他认为,无需对短期数据做过度解读。从年度视角来看,2014年陆股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历年都是净流入A股市场的,今年以来的累计净流入规模仍达1200亿元,显示外资长期看好A股的趋势尚未改变。

    优化北向披露机制

    A股市场拥有较多的个人投资者和各类机构投资者,后者包括公募、私募、社保、保险、券商自营和外资等不同的资金类型。目前,仅有北向资金在盘中和盘后实时披露资金流向和持仓明细数据,其他一些投资者类别仅是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略有体现持仓信息,信息披露安排存在不一致。

    另外,沪深港通以外,外资还可以通过QFII、RQFII投资A股,而QFII、RQFII的交易信息披露与陆股通交易信息披露也不一致。据荀玉根统计,2020年以来至今历年QFII及RQFII的持股市值占全A比重一直稳定在2.3%附近,即QFII/RQFII层面来看过去数年外资并未明显的主动减仓行为。

    北向资金账户中既有长线配置型和短线交易型资金,亦有主动管理型及被动跟踪型资金。从汇总后的资金流动数据中,无法推断出每一类投资者的交易方向。

    从信息披露来看,北向交易的频率较高、范围较广。在频率上,北向交易盘中、盘后均有实时披露,行情商在盘中主动推送资金流向信息。在范围上,北向交易披露成交个股、成交额(量)、日末持仓数量等。

    “信息披露制度应根据证券市场环境、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和调整,力求尽可能维护市场获取信息的公平公正性。”有业内人士指出,就北向交易信息披露现状来看,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公平。

    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金额约1080亿,日均资金净流动仅46亿,占日均成交金额不足5%。

    “北向资金不全面的信息披露容易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引起投资者误判。”前述业内人士提出,现阶段应当着力培育正确的投资决策参考依据,优化北向资金披露机制,降低信息偏误,从而更好地提升投资者的专业判断和研究能力。

    比如广受关注的北向资金的“尾盘异动”问题。实际的情况是,在收盘集合竞价时段,由于申报时间和成交时间存在3分钟分离,使得北向已用实时额度单边快速增加,然后骤然下降。而这往往容易被解读成尾盘发生境外资金“异动”,出现境外资金大举买入,随后迅速卖出,引发部分投资者跟随抛售。

    比如9月15日,为富时罗素2023年三季度全球指数定期调样的实施日,收盘时段3分钟,北向资金出现“流入”上百亿后“流出”近50亿的现象。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8月31日MSCI季度调仓日。

    “风向标”实际效果有限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北向资金短期的流入流出并不必然对应着市场的涨跌趋势。对比有史以来北向资金每月的净流入规模及沪深300指数单月的涨跌幅,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仅0.4,即相关性并不强。”荀玉根分析认为,从月度来看,北向资金净流出时期市场也未必下跌。

    例如2019年4月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出180亿元、而沪深300当月涨幅1.1%,2020年8月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出20亿元、沪深300当月涨幅达2.6%。历史上A股外资的流向与市场的涨跌并不一定对应,这背后主要源自于外资在A股市场中的比重并不高。

    东方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薛俊统计认为,北向资金目前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有限,存在阶段性流出,但整体以流入为主,且对板块涨跌影响也不明显。

    2022年、2023年1季度和2023年2季度,沪深股通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分别为3.4%、3.5%和3.3%,占总股本比例分别为2.5%、2.7%和2.5%,比例较低。

    截至9月22日,沪深股通累计买入额为18453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207亿元;从板块来看,沪深股通持股市值前三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气设备和生物医药板块,占行业总市值比例分别为4.9%、6.1%和3.0%。与2022年末相比,食品饮料下降了0.2个百分点,电气设备上升了0.6个百分点,生物医药基本持平,对板块的涨跌影响不明显。

    荀玉根表示,参考截至今年6月末A股投资者分布情况,整体外资持股在A股市场总市值中的占比不到5%、自由流通市值口径下的占比不到9%,相较而言自由流通市值口径下内资机构(公募、保险、私募等)的占比为29%、散户的占比为40%,可见外资相对内地投资者的持股明显偏低。

    “尽管近期A股市场面临外资流出的压力,但从长期视角出发,A股市场对于外资机构而言仍然具备明显的配置价值。”荀玉根认为,当下A股面临外资阶段性流出,究其原因,或一定程度上源于今年来我国经济复苏存在波折,进而引发了外资阶段性交易。目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我国经济已在逐步企稳向好,后续待基本面修复趋势进一步明确,外资将有望回流A股市场。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802f****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