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经商之道 » 正文

    居民参与让社区变得更有活力,上海浦东东明路街道的尝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3 16:00:03   浏览次数:564  发布人:d1f0****  IP:120.244.50.***  评论:0
    导读

    怎样让社区不断变得更好,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情,重在尝试。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首届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来自多个城市的社区营造人士汇聚一堂,一起探讨怎样能让社区变得更有活力。上海浦东东明路街道利用社区微更新吸引居民参与,借助改造的机会培养居民中的能人成为社区规划师,为这个孕育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的社区带来了活力。二十年前,这里还有不少生产队距离上海浦东近期的发展热区前滩地块骑车仅几分钟路

    怎样让社区不断变得更好,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情,重在尝试。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首届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来自多个城市的社区营造人士汇聚一堂,一起探讨怎样能让社区变得更有活力。

    上海浦东东明路街道利用社区微更新吸引居民参与,借助改造的机会培养居民中的能人成为社区规划师,为这个孕育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的社区带来了活力。

    二十年前,这里还有不少生产队

    距离上海浦东近期的发展热区前滩地块骑车仅几分钟路程,就是地处三林世博地区的东明路街道。辖区面积5.95平方公里,东至杨高南路,南到外环线,西接济阳路,北临中环线。南北向的上南路从辖区中央穿过,西边是凌兆新村,东边是三林城。街道现有38个居民区、73个住宅小区,街道人口13万。其中老年人占总人数的29.23%,老龄化程度在浦东新区的36个街镇中排名第四。

    东明路街道的历史与现状,鲜明地反映了上海近中郊城市化的特点。在11号线三林东站旁边的东明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展厅,记者看到了社区志愿者、退休地理教师杜彪武二十多年前骑着自行车走遍街道,手绘完成的第一张《东明路街道辖区示意图》。地图上还标记着多个生产队的位置,各居委会当时还叫“村委”。

    1999年,东明路街道成立时,除了一部分三林地区原村民拆迁“上楼”变居民,一部分原来住在浦西延安高架沿线等老城区的居民也经过动拆迁,搬到这个新社区。在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东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春平坦言,东明路街道的社区发展存在资源禀赋不足、文化积淀不深、居民参与意愿不强等劣势。

    肖春平谈到,街道老旧公房小区多,很多新上海人可能首次置业会到东明路街道买房子,但年轻人白天都上班去了,老年人依靠小区公共配套设施生活就够了,社区活动的公众参与意愿不强,开展社区营造来提升活力的需求很迫切。

    2020年起,东明路街道引入了知名社区营造组织四叶草堂,以解决社区问题为出发点,一方面在社区内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微更新,另一方面通过与居民共同营造社区花园,形成社区花园网络,借此契机建立专业人士与居民共同参与的四类社区规划师队伍。

    从吸引居民参与到让居民有主动性,三年的实验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一批有样本价值的点位。2019年以来,东明路街道建成了59个社区花园,培育民间自发建成社区花园60余个。38个居民区的社区规划图都已完成。

    共生理念下的小区场地和社区咖啡

    三林苑小区建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同济大学设计,曾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试点小区之一。记者走进三林苑北门,看到老弄堂风格的中心花园。这里设计了睦邻休憩区,供老人聚会聊天。石墙上的社区老照片记载了历史,健身器械和沙坑、跳格子等游戏区则吸引着孩子们。社区卫生中心旁边的树林和连廊旁边,还有孩子们利用废旧皮卡搭建的“皮卡游戏场”,它的诞生也源自孩子们与家长志愿者的共同酝酿和合作。

    三林苑小区很有特色的一楼架空层,正在进行改建。未来将建成mini健身房、母婴室、社区会客厅、儿童课、阅读室、老年活动室、社区美术馆等,成为社区的公共活动场所。

    在凌兆五村、凌兆十二村等老社区,记者也看到,社区中央的公共活动场地无论大小,都经过设计,或安置充足的健身设施和休息座位供居民使用,或精心打理了植物、花草,结合了孩子的画作和社区的历史信息等,让人们能放松地在家门口享受时光。

    位于灵岩南路三林路路口的三林咖啡,也是体现共生理念的一家社区咖啡馆。店所在的这段灵岩南路是小商铺云集的商业街,从餐饮、美容美发到服装等各类商店一应俱全。

    三林咖啡是东明路街道“街区共生联盟”的共创方之一,这个联盟是商户、居民、政府人员、设计师和研究者等组成的开放式组织,人人都可以发起共创,提出促进街区发展的方案。

    三林咖啡一楼入口两侧分别是一家金饰店和一家服装店,咖啡馆的营业区域在三层楼房的二、三层。店主曾主动提出,改造一楼入口处的台阶、走廊、楼梯等,让路人可以活动和休息。经过商议和设计,公益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加上店主自掏腰包改造,一楼走廊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下午四点钟,做手机贴膜生意的摊主在三林咖啡一楼走廊支起摊位营业。路人走进来坐在长椅上稍息,和摊主聊着天。走廊两侧墙上除了有大幅的咖啡主题绘画,还有十几张居民作品组成的微展览,被命名为“烟火灵岩美术馆”。这家咖啡馆已经开了9年,是社区居民熟悉的社区店,也像一颗大树,维系了一小块物种共栖的沃土。

    据四叶草堂介绍,设计师没有选择给三林咖啡做一块花哨的招牌,而是通过改造一层公共区、楼道和上层经营场地的氛围,帮助聚集人气,让这家店能成为有社区标志性氛围的市民会客厅。记者上了二楼,点了杯芒果冰沙坐下,看到一位老年居民边喝咖啡边看大屏幕上投影播放的央视15套戏曲节目。窗边卡座区,几组居民喝着茶谈笑风生。

    墙上的“文明公约”写着“关爱弱势群体,言行举止得体”,玻璃门上也贴着互动提示,人们可以写下自己对店铺的希望,可以扫码加入共创并在共享文档中查看“东明萌力街区共生计划”的详细信息。

    让更多人成为社区变化的参与者

    肖春平在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介绍,在地共创力量对东明路街道的社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商户、企业,都在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的引领下参与社区的活动,街道现有各类规划师780多人,居民区的活动团队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超过420个。社区活动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大大下降,不再是仅仅以老年人为活跃分子,很多年轻人也积极参与进来。

    在东明路街道整体的社区营造进程中,更强调通过项目来推进。肖春平谈到,在做事的过程中,人们能沟通感情、增进了解。各类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由居民把意愿、建议提出来,然后由社区规划师参与一起完成构想,再提交到居民层面,集体进行讨论,形成实施方案。

    方案获批、有专项资金保障以后,街道会开始对这个空间进行投资分析。肖春平介绍,社区规划项目实施分三类,中大型改造特别是涉及到居民区内部大型空地的利用,会统一申请政府实事项目立项支持;小型项目,如几千块钱规模这类,通过居民区安排自治金“微基建”项目组织实施;单点的微改造、资金规模非常小的项目等“迷你项目”,则考虑由居民自发贡献资源,募集资金组织实施。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1f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