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经商之道 » 正文

    284款产品近三成停止运营,惠民保如何实现更可持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1 21:23:08   浏览次数:432  发布人:ba7d****  IP:117.173.23.***  评论:0
    导读

    从2020年至今,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下称“惠民保”)在我国遍地开花。四年过去,惠民保业务发展得如何?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复旦大学普惠保险与创新论坛上发布的《2023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下称《知识图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出284款惠民保产品(不包含迭代产品)。其中,211款产品正常运营,73款产品停止

    从2020年至今,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下称“惠民保”)在我国遍地开花。四年过去,惠民保业务发展得如何?

    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复旦大学普惠保险与创新论坛上发布的《2023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下称《知识图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出284款惠民保产品(不包含迭代产品)。其中,211款产品正常运营,73款产品停止运营。

    近三成产品停止运营背后,始终被“死亡螺旋”话题缠绕的惠民保业务将如何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在上述论坛上表示,惠民保产品需要从制度设计和产品迭代两个层面同时加大“政府端点”和“产品端点”的改革力度,避免"死亡螺旋"。

    全国已有284款惠民保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惠民保作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的一次新的尝试,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普之于众,惠之于民’的使命担当,快速发展并不断迭代。”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上海市保险学会副会长许闲表示。

    《知识图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出284款惠民保产品。

    在时间维度上看,从2015年推出首款惠民保产品到2020年迎来爆发期,惠民保市场增速逐渐放缓,2021年新增83款惠民保产品,2022年新增72款,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15日新增27款,新增产品分布在13省份,其中新疆实现惠民保“零”的突破。

    《知识图谱》分析称,新增产品特征与过往产品基本一致,仍保持“普惠”属性。单一费率产品费率均值约为95元。医保内住院费用支出仍为惠民保产品覆盖的主要风险。免赔额主要分布在0元到8万元区间,累计保险金额多分布在210万元到310万元区间。

    为何惠民保能够从2020年开始崛起?郑秉文给出了三个原因。首先,在中国的医疗通胀背景下,惠民保作为普惠金融的保险产品,存在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其次,惠民保作为数字金融的典范,是互联网时代撮合的结果;再次,惠民保作为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硕果,成就于“政府+”,在2020年左右政府几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及医保制度改革等背景下,各地政府的推动也使得惠民保走向快速发展的高潮。

    超七成健康运营,三成退出

    自从惠民保横空出世之后,“死亡螺旋”这一保险行业专业词汇就如影随形。

    所谓“死亡螺旋”,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参保的健康人群陆续退出,剩下的患病人群数量较大,那么该保险整体赔付率就会越来越高。当赔付率升高后,保司就会提升保费来弥补亏损,而保费的提升也会使得健康人群逐步退出参保,由此呈现一个螺旋下降的过程。

    由于惠民保产品普遍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因此是否会由于逆向选择最终出现“死亡螺旋”,最终影响可持续运营,一直是萦绕在惠民保身上的话题。而此次《知识图谱》也将惠民保产品运营持续性的数据全面呈现。

    《知识图谱》数据显示,在284款惠民保产品中(不包含迭代产品),超七成惠民保产品健康运营,而近三成产品则停止运营。

    具体来说,截至2023年11月15日,284款惠民保产品中211款产品正常运营,占比约为74.30%。其中,52款产品运营1期,63款产品运营2期,52款产品运营3期,41款产品运营4期,3款产品运营超过4期。

    持续运营的产品有何特征?《知识图谱》显示,持续运营产品中,170款产品为市级统筹产品,占当前运营产品数量的81%;持续运营产品的运营模式上,“一地一策”仍为主流运营模式。数据显示,9省、126市为“一地一策”方案,12省、19市为多款产品同时运营。

    但目前,惠民保产品中也有73款产品停止运营,这些产品的运营周期主要集中在1~2年。停售产品中,3款产品未正式运营即停售,48款产品运营1期,17款产品运营2期,4款产品运营3期,1款产品运营超过4期。

    《知识图谱》发现,统筹级别不同、竞争情况不同,产品的停售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停售产品中,省级统筹产品占比为16%。在市级统筹产品中,仅运营1款产品的地区,86%的产品未出现停售;多款产品同时运营的地区,产品停售率在33%到66%之间,比例最高。

    而在“一城多策”情况下,城市发展水平与产品停售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大城市更能容纳多款惠民保产品良性竞争,小城市多款产品同时运营更易出现停售问题。具体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惠民保平均停售率为15%,准一线城市惠民保平均停售率为38%,二线城市惠民保平均停售率为43%,三线及以下城市惠民保平均停售率为47%。

    如何避免“死亡螺旋”?

    在走过爆发期之后,惠民保如何避免“死亡螺旋”,走向更加可持续的运营?综合业内人士观点,产品端的迭代和政府端的支持以及两者相结合必不可少。

    事实上,如果说2020~2021年是惠民保市场爆发增长期,那随着政府指导、共保体承保模式和保险公司对风险的预判更加成熟,近两年存量产品迭代已然成为惠民保市场目前的主流。

    《知识图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出新增产品和迭代产品共622款。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15日共推出新增产品27款,迭代产品139款。惠民保的十大迭代方向,分别是调整保险费率、增加版本选择、优化运营方案、调整保险金额与免赔额、调整赔付比例、增减产品责任类别、增加药品及适应症、调整增值服务项目、提供续保优惠、改变既往症患者赔付方案。

    根据《知识图谱》的观察,“更普惠”为惠民保的迭代宗旨,迭代方案对于惠民保破解“死亡螺旋”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产品升级过程中仍然需要警惕“假惠民”升级,保障保险消费者权益。例如,惠民保从均一赔付比例向阶梯赔付比例迭代,往往伴随着医疗费用支出较低的区间内赔付比例显著下降。此外,在既往症患者的赔付方面,二代惠民保产品更多地将“既往症可保不可赔”向“既往症可保折扣赔”转变,真正实现了既往病症的可赔付。但随着惠民保的发展,针对既往症的规定也衍生出“既往病症”和“既往症人群”两类规定。而“既往症人群”的设计是整体上限制了既往症人员的赔付,降低了既往症患者的受益程度。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表示,下一步惠民保的发展要找准业务定位,遵循市场规律,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以考虑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政策。同时,要结合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支付能力,开发切实满足群众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依据实际医疗费用的支出数据,不断提升产品的定价科学性,找到产品成本、服务质量、居民医疗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平衡点。另外,为营造惠民保的发展环境,也要协调推动保险行业与医保部门、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有效协同,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郑秉文同样认为,惠民保未来需要同时加大“政府端点”和“产品端点”的改革力度。他表示,尽管产品迭代和政府支持都有极限边界,但需要尽快发展至接近极限并互相加持。而在具体措施方面,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可允许各地开通个人账户缴费;可以引入和普及“浙江模式”的做法,印发文件支持惠民保发展;惠民保可与大病保险相融合;扩大惠民保区域范围,如长三角、珠三角版惠民保,用大数法则增加惠民保产品活力;另外也可以借鉴“阿克苏模式”,对于困难人群引入财政补贴等措施。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ba7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