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抗战地标,重温峥嵘岁月
它们是烽火岁月里的沉默见证者,是镌刻着民族伤痕与不屈的立体史书。从卢沟桥上的石狮凝视,到台儿庄的残垣低语;从凯旋路上的轰轰炮火,到滇缅公路的辙痕深印——每一处抗战地标,都封存着枪林弹雨的记忆,跳动着救亡图存的脉搏。
循着这些凝固的坐标,我们触摸历史的温度,听见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的最坚韧的呐喊。
腾冲国殇墓园——
青山为证,英魂在风里列队
在云南腾冲的
来凤山北麓小团坡东北面
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墓园
这里安葬着
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的
9000多名阵亡将士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腾冲国殇墓园里的忠烈祠
图源:光明日报
1944年5月
中国远征军
对滇西地区的日军发动反攻
第二十集团军
主攻腾冲
一直持续到9月
经过惨烈战斗
牺牲了数千将士后
收复腾冲
图源:腾冲文旅
腾冲光复后
当地民众顾不上恢复家园
收殓抗日战士的尸骨
捐地捐资
1945年7月7日建成
国殇墓园
图源:腾冲文旅
那一块一块的小石碑
整齐地从山脚
一直排到山顶
密密麻麻
每块小石碑上
刻着一位中国年轻军人的名字
二等兵、一等兵、少尉、中尉、上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腾冲文旅
当和平年代的阳光洒在古朴的墓碑上
那些永远年轻的姓名在诉说
有些审判不需要法庭
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自会给出最终裁决
图源:腾冲文旅
“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自新华网、光明网、腾冲市人民政府网、腾冲文旅等
新媒体编辑:常畅 许欣悦(实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