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我们如何认知它们,它们在我们的“心智世界”里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我们来到一个室内温度32度的会议室,我们想通过空调把温度降到24度。在调空调温度的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地用遥控器把温度调到22,甚至20度,因为大家一种“温度调得越低,空调就会越努力地工作”的认知。而实际上,即使你把温度调得再低,空调也只会自顾自地工作,并不会为你加速一点点。
这是因为空调的制冷功能,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模型。所以不论你设置的是24度,还是20度,空调把温度下降8度所花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很多机器都有自己的运作模型,它是机器能够实现某种功能的原理,是专业人士的伟大发明,但是这些深奥的原理,对于掌握专业知识甚少的用户哪能懂得这些,他们其实只要会用就好了,也根本用不着懂这些复杂的原理。
一般我们采取行动之前,通常会利用脑中定型观念迅速作出决策,对这个行为的判断取决于我们之前大脑固有的观念。例如2011的圣诞节期间,可口可乐发布了一款限量版的白色罐装可乐,外观和健怡可乐的包装非常相似。
一些消费者抱怨可口可乐不仅换包装,也变了口味,声称:“感觉白色罐装的可乐尝起来不一样。”但其实白色罐装可乐的配方一直没有改变。新包装让消费者认为可乐也换了口味,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白色新包装代表了健怡可乐而不是经典可乐。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吉百利身上,当他们家的巧克力包装被换了,人们也觉得味道也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