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秋云与郭兰
2023-10-13 07:54  浏览:5062  搜索引擎搜索“米优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米优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秋云是《侯海洋基层风云》里的女主人公,郭兰是《侯卫东官场笔记》里的女主人公。两人不仅分别是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更是其灵魂人物。如果没有秋云,《侯海洋基层风云》将暗淡无光。如果没有郭兰,《侯卫东官场笔记》将黯然失色。

蓝漪曾经批评景清先阅读的是《侯海洋基层风云》,故先入为主对秋云的评价甚于郭兰,并认为这对郭兰不公平。其实,《侯卫东官场笔记》的影响力明显超过《侯海洋基层风云》——虽然双方是姊妹篇(侯卫东和侯海洋系没有出五服的缌麻兄弟)——书迷对侯卫东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而对侯海洋的印象相应地会稍微淡漠一些。

我是2012年7月暑假开始读《侯海洋基层风云》的。当时,我对侯海洋的小学教师出身深有感触和同情。读完《侯海洋基层风云》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真是感到肝肠寸断,千回百转。作者的文笔实在太细腻了。秋云爱恨分明、自爱奋发的形象,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侯卫东官场笔记》和《侯海洋基层风云》不仅是官场小说,更多地应当属于社会小说。它们教会读者,特别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如何为人处事。同时,它们是关于方法论的小说,而非关于世界观的小说。而且,它们的故事讲述得实在非常细腻,令人叫绝。即使故事中的配角也是充满血肉,个性独特,情节多多,而非像一般小说那样,被作者仅仅一笔带过。

《侯海洋基层风云》前后一共出版了三部。2014年春天,它的第四部在已经有预售信息的情况下,临时取消了。待2016年夏秋之际,《侯海洋基层风云》更名为《巴州往事》,也是相继出版了三部。按照作者发表的网文规模,这个故事如果按照《侯海洋基层风云》的规模出版,一共应当是十部。已经出版的《巴州往事》三部,其规模大体上相当于《侯海洋基层风云》四部(一部《巴州往事》与一部《侯海洋基层风云》之间的规模或内容的比率大体上是一点四比一)。最终原打算出版五部的《巴州往事》遗憾地未能出版余下的两部(大体上相当于《侯海洋基层风云》三部)。很多读者没有读过《侯海洋基层风云》,而是直接读的《巴州往事》,所以很容易对吕琪的出现感到很突兀。其实,吕琪就是秋云,王桥就是侯海洋——作者在将《侯海洋基层风云》改为《巴州往事》的同时,将很多人物的名字也改了。这些读者没有读过《侯海洋基层风云》,也就不知道它们之间的曲折对应关系,故而生疑。

《侯卫东官场笔记》前后一共出版了九部(第九部叫《巴国侯氏》)。这个故事如果能够继续出版的话,应该还能至少再出三部。很多读者抱怨作者没有将《侯卫东官场笔记》和《侯海洋基层风云》写完,其实,这是个大大的误会。早在2017年,作者就已经完成了对两个故事的网文连载。其中,《侯卫东官场笔记》似乎比作者最初预计的写作规划略微提前一点收官,《侯海洋基层风云》则是明显提前结束(因为《侯海洋基层风云》第一部的楔子早就明示了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包括其夫人是张小娅)。好在书迷晏道理(又称马大爷)沿着作者小桥老树的思路,按图索骥,以《茂东风云》为名,将《侯海洋基层风云》(《巴州往事》)续写完毕(其规模相当于一部《侯海洋基层风云》)。《茂东风云》与原作之间毫无违和感,可见续写者对原作的熟悉程度。鉴于原作作者小桥老树在《侯海洋基层风云》(《巴州往事》)结尾之处草草介绍各主要人物的结局,《茂东风云》除有一点外传的意蕴之外,更多地是属于续集的性质。它将作者未竞的志业予以完成,满足了读者、球迷想读一部完整的《侯海洋基层风云》的心愿。而且,《茂东风云》的大结局与《侯海洋基层风云》第一部正文开篇之前的楔子,形成遥相呼应之势,严丝合缝,令人击节三叹。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而言,作者对郭兰的塑造要比对秋云的塑造要成功。很多书迷对侯卫东和郭兰的感情走向极为关心,很在意作者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最终,郭兰既没有与侯卫东分手,也没有与其进一步结合。可能,这样的结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同时,不容否认,作者对秋云的塑造,在《侯海洋基层风云》里的刻画,是极为成功的。然而,在《巴州往事》中,对吕琪(秋云)的着墨不是太多,至少没能支撑起这个灵魂人物,以至于前述很多读者觉得吕琪(秋云)的出现很突兀。这可以说是非常遗憾的一个败笔。郭兰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一直生活在校园中,其品性可谓大家闺秀。秋云一出场时,是受父亲秋忠勇被调查的影响,前往牛背驼任教,介于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之间。两人都是有格局、有担当、有气质的女性,同时都很漂亮、美丽、上进,充满正能量。相对而言,郭兰是很多男人的梦中情人,而秋云则未必会是很多男人的梦中情人。如果我同时读《侯卫东官场笔记》和《侯海洋基层风云》的话,或者先读《侯卫东官场笔记》的话,那我毫不犹豫会喜欢郭兰。但是,我是先读的《侯海洋基层风云》,基于对侯海洋的高度同情,进而爱屋及乌,所以会喜欢秋云这个角色(不代表不喜欢郭兰这个角色)。当然,我承认,郭兰这个形象塑造得很成功,超过了秋云。

《侯海洋基层风云》留给读者的印象没有《侯卫东官场笔记》那么深。长时间以来,我也思考过,我向身边年轻的朋友先推荐《侯海洋基层风云》后推荐《侯卫东官场笔记》除因侯海洋职业原因外,和过去的某件事可能非常相像。最近,我渐渐明白了。

1990年代前后,小虎队大放异彩,是当时两岸乐坛最为著名的少年组合,其影响力延续至今,难以超越。当时,飞碟公司除小虎队之外,还有一个组合——红孩儿。但是,今天的人们对于红孩儿,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小虎队有三名成员,红孩儿有六名成员(人数最多的是第二专辑有七人,人数最少的是第五专辑有五人,其余的专辑均为六人)。小虎队在第一次解体前发行了六个专辑,红孩儿在解体前发行了五个专辑。在他们的代表作中,小虎队有《爱》,红孩儿有《初恋》,小虎队有《蝴蝶飞呀》,红孩儿有《神奇的旋风》,小虎队有《再见》,红孩儿有《故事》,这些都是形成互文之势的作品。但是,小虎队的光彩完全遮掩了红孩儿。

就影响力而言,《侯卫东官场笔记》相当于小虎队,《侯海洋基层风云》相当于红孩儿。前者,大放异彩,影响深远;后者,默默无闻,甘当配角。或许,在这个意义上,这两组现象颇有可对比的地方吧。

总之,秋云与郭兰,分别是《侯海洋基层风云》和《侯卫东官场笔记》的灵魂人物——不仅仅是女主人公那么简单。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中,即使存在女主人公,也没有这样的灵魂人物。在其他作者的作品中,也极难寻觅这样的灵魂人物,画龙点睛般的人物。而这,或许也是作者创作两部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之一。

发布人:9db8****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