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直播课是10.17日王老师推荐给我的,时长2小时20分钟。推荐的很及时,但真正听完是在今天。
两个小时视频,拖到这个时间才结束,足以体现自己的懒惰和懈怠。
本次视频主要由五位讲师,但给我启发较大的是前三位:卢雪松老师、吴尧达老师、陈翠清老师。
卢老师强调“题好一半文”。希望笔者能先拟好题目再起笔。但陈老师也提出,可能写作之初并没想好题目,但还是想记录感悟。很多时候在感悟书写完成后,题目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所以暂时拟不出来题目也没关系,还是可以先写起来的。
卢老师还提出小标题需要有层次感、有顺序性,符合逻辑性,要有连贯性。也可以使用动词增加意境。例如“播种希望,收获成长”、“回顾梳理——筛选甄别——赋予意义——寻求方向”、“春风化雨——夏日炽热——秋叶静美——冬雪皑皑”……最后卢老师还是希望我们能找到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我救赎和精神重建。
吴老师注重“选材”,故事类:成功的、幸福的、满意的、意外的、无奈的、沮丧的、遗憾的、挫折的;人群:家里有父母、夫妻、子女,工作中有同事、领导、家长、学生;社会上有亲朋好友、各类业务人群。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写作素材。
吴老师鼓励我们写起来的同事,也为我们列出了一些无效的写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