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当前我国正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为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疫苗的信心,进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加快筑牢免疫屏障。4月25日,在第35个全国预防接种日当天,青岛市卫健委、青岛市疾控中心联合城阳区卫健局、城阳区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在城阳区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以“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5日上午,青岛市副市长栾新、青岛市卫健委主任薄涛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慧化接种门诊、移动预防接种车等接种场景进行参观指导。通过倾听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讲解,各级领导对海尔生物提供的社区+移动全场景智慧疫苗解决方案表示了认可。
社区+移动数“智”化全场景方案 助岛城加速构筑免疫长城
“门诊完成智慧化升级后,像预约、登记、盘点、核对等工作都能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完成,不仅节省了人工,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城阳区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青岛市于2020年联合海尔生物对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智慧化升级,并将所有门诊连接成网,形成了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城市疫苗网。依托智慧冷链系统,相关部门可对全市疫苗冷链温控系统进行全程、实时监测,确保每支疫苗都在“有效冷链下”运转;依托智慧接种系统,接种预约、取号、签核、接种、留观各环节信息均能互联上云,实现了接种全过程的智慧化管理、全流程信息可追溯,保障安全、规范接种,居民打完疫苗,相应的接种信息也自动录入了城市疫苗网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一行讲解智慧门诊场景方案)
在当下新冠疫苗全民接种中,智慧化接种门诊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为提高接种能力,满足不同人群接种所需,青岛市也在积极探索应用多元化接种方式。其中海尔生物创新推出的移动预防接种车、智慧接种方舟等移动接种方案正在成为有力补充形式。在活动现场,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正在为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居民服务。
据了解,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是2019年由中国疾控中心牵头,海尔生物并联生态方共创而成,所搭载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于今年4月获得了国际领先科技成果鉴定,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和智慧门诊相同,可以实现疫苗数字化预防接种管理,保障疫苗接种安全。
(活动现场,居民在排队接种新冠疫苗)
数“智”化方案服务全国 海尔生物为全民免疫献“一臂之力”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4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亿剂次,其中全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率超过80%。这意味着,我国距离建立全民免疫屏障目标更近了一步。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无数中国民族企业和全体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贡献。
作为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品牌,海尔生物的社区+移动数“智”化全场景智慧疫苗解决方案已在全国落地,一方面,助力了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扩面提速;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创新迭代,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接种需求。
截至目前,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已经在武汉、新疆、上海、北京、重庆、广东、山东、贵州等多地落地启用,让居民体验到在“家门口”打疫苗的便利;针对各地对临时接种点的搭建需求,海尔生物还创新推出了全国首个模块化新冠疫苗智慧接种方舟,以浙江义乌为例,8个海乐苗智慧接种方舟舱体通过模块化生产直发,到现场后仅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调试搭建,在疫苗充足的情况下每天最高接种量可达4000人次,将会满足当地10万居民加速新冠疫苗接种需求。同时,海乐苗智慧接种方舟也已在青岛、上海等地启用,成为新冠疫苗接种重要的补充形式。在上海,海尔生物还通过迭代自动化冷库传送装置对海乐苗智慧门诊场景方案进行了升级迭代,可直接传送疫苗至接种区,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了接种效率。
(全国首个模块化新冠疫苗智慧接种方舟在浙江义乌落地应用)
同时,国内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推进也离不开计划免疫工作者的努力。为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国各地计划免疫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长期奋战在疫苗接种、疾病预防的一线。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同时也是全体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节日,活动现场,市、区相关领导在考察参观过程中,也向现场的计划免疫工作者致以了衷心感谢和节日问候。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聚焦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运用数“智”化手段破解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已成为必然之势。而提高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只是人类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一个篇章,未来,海尔生物将继续承接国家战略需求加速数“智”化全场景方案在全国落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速创新迭代,与计划免疫工作者一起,守护百姓健康,助推中国计划免疫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