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难明需阅历,人情不达行路艰》
——————文/黄思明^O^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薛姨妈因笑道:“你素日身子单弱,禁不得冷,他们惦记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那不叫人家恼吗?难道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儿的打家里送了来?不说丫头们太小心,还只当我素日是这么轻狂惯了的呢。”薛姨妈道:“你是个多心的,有这些想头。我就没有这些心。”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了,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个心甜意洽之时,又兼姐妹们说说笑笑,那里肯不吃?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杯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今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此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了!”
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赌赌气,一面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妈也素知黛玉的为人,说道:“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要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
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有我呢!索性吃了晚饭去。要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些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李嬷嬷因吩咐小丫头:“你们在这里小心着,我家去换了衣裳就来。”悄悄的回薛姨妈道:“姨太太别由他尽着吃了。”说着便家去了。
————清中叶·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O^
图书馆一角‖如侵立删
图书馆一角
金陵卧室一角‖如侵立删
飞儿乐队‖如侵立删
中国人一向讲究喜怒不形于色,所以你会发现国人拍照片大多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唯有乘其不备偷拍捕捉方可留下中國人最真实灿烂的一面。然而你没法要求所有人都能达到这个高度的!这个林黛玉就一生从来学不会不苟言笑,总是做真实的自己。不像宝姐姐,慎言慎行,看人说话,掩饰收敛自己。林黛玉总是以真性情真话语行诸于世!明明她自己生气何必迁怒于人,非要拿话来刺激自己的丫鬟。而且丫鬟所行之事不过怕其受冻,乃是为她好。说得严重一些,林黛玉这个叫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诚然没有这么严重!→_→
话说贾宝玉三杯酒落肚,李嬷嬷又来劝阻,更是以言语相恫吓:“今天你老爹贾政可在家了,要是他突然要询问你的功课情况,你这醉醺醺怎么前去见你老爹!”这句吓唬的话可谓立刻拿住了贾宝玉软肋,喝酒兴致全无,落落然放下酒杯。其实喝酒常常这样,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兴致高有时候喝个半斤八两,心情不爽二三两就要喝趴下(但是,终于完全戒掉了)。╭(╯ε╰)╮
若是没有林黛玉几句话助兴,我想贾宝玉也就无论如何也喝不下去了啊!也难怪乎贾宝玉就是那么喜欢林黛玉,因为常常是贾宝玉不敢说出来的话,林黛玉随口就蹦出来!^O^
林黛玉张口就对着贾宝玉说:“别扫大家兴致,舅舅若是問起来,只说是薛姨妈留住了你,这李妈妈,也不过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拿我们醒脾了!”一面用手推宝玉道:“别管那个老东西,咱们只管玩我们的!”李嬷嬷当然素来知道林黛玉贾宝玉二人亲密无间,赶紧陪笑脸道:“林姐儿,你莫要助他了,你要劝他只怕他也会认真听着!”大家再看看林黛玉怎么答复的,真可谓将“刀子嘴”演绎得淋漓尽致。
只听黛玉一声冷笑道:“我为何要助他?我也没有必要去劝他!你这妈妈也太小心了,往日在老太太处你又给他吃酒,如今在姨妈这多吃一口也不防事。必定你是把姨妈当外人,在这吃不适当咯!”这话一出来李嬷嬷估计肚子里早就气炸了,可是还是不得不陪笑道:“真是的,真是的,林姐儿这一句话说出来可比刀子还厉害!”言下之意说,林黛玉你牛逼厉害,我好心好意说,你这马上拿刀子出来捅我,我惹不起你我还躲不起么!
其实怎么说呢,身于其中的贾宝玉自然看不出来林黛玉这话有什么不妥当,此之謂“身在局中不自知”,相反估计心里早乐开花,平日在祖母父亲面前做一个乖乖儿子习惯了,难免受到他们派来人的管束與限制,而且有气没处撒。
这回林黛玉总算给自己出了一口臭气,一扫郁闷心情,加上薛姨妈几句安慰,喝酒兴致又是大涨,那还不大喝特喝!就这样,林黛玉一步步可谓把贾府以及薛姨妈身边之人全部得罪!我要说这当然是很不理智的做法!然而太理性比如薛宝钗,竟也是不为大部分读者喜欢。我在想那些讨厌薛宝钗的人必然有一点就是觉得掌控不了这个聪明的女子,故而嫉妒羡慕恨她吧!
林黛玉之所以为大家欢喜,一来身世可怜,二来体弱多病,三来敢说真话从不作伪,第四才气过人,第五美貌倾国倾城病如西子捧心,第六性情空灵!
黛玉母亲早亡,父亲林如海雖为巡盐御史,不过在林黛玉九岁时也一病亡故。从此孑然一身寄居外婆家贾府,直到惊闻宝玉宝钗大婚悲伤过度去世!
然而宝钗之身世自然好她很多,虽然父亲也早亡,不过母亲健在,母舅王子腾更是京都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城城防三军总司令),等到薛宝钗跟哥哥妈妈住进贾府时候,王子腾又升任统制,奉旨查边,很快又升迁为九省督检点(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随时可以干掉九省最高长官!→_→)
薛宝钗本身的薛家那可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虽然填居末位,然而那句民间口头禅形容薛家那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个薛家的富可敌国可见一斑,话说薛蟠打死人不就是拿钱就解决了么。可林如海那可是一介穷官啊,死后也无余财留给林黛玉,林黛玉也是领着贾府的月供才能过生活,她薛宝钗可不需要贾府银子生活!正是这样一个天壤之别的身世,让读者羡慕嫉妒恨薛宝钗,可怜悲悯林黛玉。然而我要说,一个人的受喜欢从来不是以她身家财富衡量的!^O^
清代学者紅學家张汝执偏偏非常喜欢薛宝钗,他评价薛宝钗道:“读书要得真解。若蒙混看去,则便失立言之旨矣。如此一书,多以为作者必遭逢不偶,故借宝玉弃物,以泄沦落终身之愤耳。然愚细玩其旨,殊不尔也。却是以宝钗自喻,与《金瓶》中作者以孟玉楼自喻同一意也。何也?看其写宝玉处,总是日在群女队中,柔媚自喜,毫无一点丈夫气象,以此自喻岂不自贬身份?看其写宝钗处,凡一切治家待人,温厚和平,幽娴贞静,至若前、后规谏宝、黛之正论,无不剀切详明,真可谓才德兼优,此书中一大醇人。但如此淑女,而乃归于痴迷之宝玉,或亦作者之别具深情也。岂即如蔡邕之托身董卓,范增之托身项羽?郁结不解,而借此立意以泄一时之激愤,未可知也。盲瞽之见,敢以质之高明。”他说曹雪芹整部《红楼梦》那是以宝钗自喻,薛宝钗才是作者所要颂扬的第一主角。其喜欢薛宝钗可见一斑!
诚然我也是特别喜欢薛宝钗这个小说人物,林黛玉明显不是我喜欢的角色,我不喜欢林黛玉有三个理由,一来专门以讽刺为能,得罪所有人;二来以体弱多病为恃,略有博取众人之可怜嫌疑;三来自以为是永远自己是对的,不会体谅他人难处!就这个三点也注定她难得善终啊!我倒不是说她就没有可爱之处,旷世才气当然厉害,性格空灵也是难得一见,然而不能以己度人换位思考那就会最终被世人抛弃!贾宝玉倒是一直深爱她,可是若是天下人都不喜欢你,你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呢?→_→
其实我想曹雪芹绝不会提倡这种自以为是说话从不顾及他人的性格,事实上哪怕就是林黛玉不是生活在吃人的封建末代,而是生活在当今,恐怕,这种人也是很难以在社会上很好与人相处的,必然处处得罪人,为众人讨厌。一个人为大家讨厌,若是有些才气,大家必然说你孤傲,有才气为众人喜欢也并不就是没有性格,随声附和之辈!薛宝钗偶尔附和大家,当然不是没有主见的傻丫頭,恰恰说明她的安于世故,关键时刻却是原则坚定!一个人有附和有原则才是关键,所以曹雪芹才一开始就告诫世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唯有把人情事故搞得洞明练达了,你才能够在这世上立于不败之地!╭(╯ε╰)╮
——————歲丙申秋分於江城
多余的话
九年前读《红楼梦》,偶然写下这么几句。回头过来,如今觉得自己可能还是只能当林黛玉。做不到八面玲珑,做不到人情练达,那就做自己就好。毕竟这是现代社会,不是封建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