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85年4月1日,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在随后的几十年间,我国知识产权数量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知识产权总数量排名前列的国家。
胡国华,新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原航天工业部高级工程师。作为我国知识产权的先驱者,先后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见证了我国发明专利的诞生与蓬勃发展。
1985年4月1日,一项改变无数人命运、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而在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开端,有一个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以敏锐的眼光、果断的行动,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他就是胡国华。
获得我国首件专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85年3月29日,正在航天工业部207研究所从事技术研究工作的胡国华,偶然得知自1985年4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专利法并开始接收专利申请 ,地点设在北京西郊黄亭子的中国专利局大楼。
怀揣着对发明的热忱及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胡国华萌生了争取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的念头。他立即动身前往问询,但发现专利局的办事处平房尚在铺设地面,甚至连木头门框都未安装。经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三天后才可以申请。
准备时间十分紧张。他翻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专利需要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然而,他当时已有的很多创新成果都已通过展览、学术论文等方式公开,不再符合专利新颖性原则。因此,他只能从最新的创新成果入手,最终选定了他研发的一种现代光学图像处理技术。
当时的北京已经聚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想要申请专利的人,其中有特地从陕西潼关县赶来的农民陈昌明,有来为本单位办理专利申请的江西工业大学助教熊晓华和赵争鸣,也有自费来申请个人发明专利的天津市政府经济办公室干部潘家清。尽管国家在上海、长沙、济南、沈阳都设立了代办处,但很多人还是选择前往首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由于办事处尚未开放,很多人都在观望。胡国华想当第一号,于是灵机一动,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申请专利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207所”,并将其挂在专利申请处门口。就这样,簇拥的人群在他身后自觉地排成了长队。当天下午,胡国华带来被褥,在办公室外等了三天三夜。1985年4月1日,他终于第一个送交了专利申请书,成为了“中国专利申请第一人”。
1985年4月1日,提交中国第一件专利申请后,胡国华(右)接受采访
来源 | 知识产权报
1985年12月,胡国华顺利拿到了专利号为“85100001.0”的证书,成为新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这项发明专利申请名称为“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实时显示按空间频率增强的假彩色图像,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可以用于分析卫星图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在实施专利法之前,技术是公有的、共享的。只需开一个介绍信说明身份,便可将人家多年研究的结果瞬间学到手。这打击了人们创造发明的积极性,因为研究成功一项有用的发明是要花很多精力和很大代价的,却可以不名一文被人取用。”胡国华感叹道。专利法的实施承认了技术的价值,激发了大家从事创造发明的积极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85年4月2日,《北京日报》1版
来源 | 《北京日报》
专利之路上的持续创新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专利制度承认了知识的价值,也是对创新的激励,就像这春雨润物无声,孕育着发展的生机。”胡国华说。成为第一个专利申请者并不是终点。多年来,胡国华一直不断申请专利,他的发明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光学、图像处理等。
1986年,胡国华向单位递交了外聘申请书,获得批准后停薪留职进入市场谋求发展。在此之后,他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烟草专卖局设计了激光图像防伪标志、为医院设计了治疗近视眼的激光手术设备……寓研究于应用,胡国华在第一件专利申请之后的30余年里,又有10余件专利申请获得授权。
退休后的胡国华曾随家人迁居美国,但后来还是放弃了美国的生活,回国继续搞科研与创新。“我的研究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比什么都高兴。”胡国华说。
2018年,胡国华前往专利受理大厅为他新获得的两件发明专利缴费,后去北京郊区的设备组装工厂安装其设计的太阳模拟器发光装置,以及另一个光学加工制造厂看太阳模拟器光学反射镜情况等。
“太空中飞行的卫星、火箭残片等在太阳光照射后反射到地面上,可以看到无数不同图形。要了解他们在太阳光照射下所呈现图像的情况,为天文观测作参考,就可以运用这套设备进行实验。”胡国华介绍道,这些装置包含他所拥有的多件专利。胡国华曾说这是他完成的最后一个项目了,然而他又说到,也许有新的科技问题找到他,他还是会研究。
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第一个100万件花了15年,而第五个100万件只用了1年4个月时间。在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中,中国申请量稳居第一,美国、日本、韩国紧随其后。
“月宫嫦娥展长裙,海底蛟龙探幽渊。”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发明在重大科技创新、重大国计民生项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专利的发明人也成为了我国科技进步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历程与成就[OL].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12-11.
[2]以专利为荣 与创新为伴——访中国第一件专利申请人胡国华[OL].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9-07.
[3]“专利制度承认了知识的价值”|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附视频)[N].中国知识产权报,2021-05-14.
[4]“最强大脑”爱发明!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居首[OL].北京日报,2024-01-18.
[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24年统计数据 中国是国际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N].人民日报,2025-03-19(12).
[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24年统计数据[OL].央广网,2025-03-19.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