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近期与东芬兰大学共同举办网络研讨会,对此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9”)进行深入分析。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气候政治与安全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卡罗琳娜·胡里(Karoliina Hurri)在会上提出,COP29的召开正值世界多极化进程走向深入、全球南北方之间信任受损之际,此次大会的主要议题即气候融资和化石燃料问题又极具挑战性。此外,美国总统选举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东芬兰大学气候法与政策副教授尤利娅·亚米涅娃(Yulia Yamineva)也在会上表示,大会的召开正当全球多边合作面临压力之时。
不过,与会专家也指出,COP29在此种背景下仍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NCQG)、《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机制等关键议题方面。同时,胡里也提出,大会在气候变化缓解方面取得的进展不足。
明确气候融资新目标与国际碳市场机制
COP29的首要议题是气候融资,因此也被称为“气候融资大会”。2009年,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帮助他们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巴黎协定》将其延期至2025年。随着这一承诺即将到期,COP29需要对2025年后的全球气候融资目标作出相应安排。
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其提出的温控目标,即到本世纪末,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最好是1.5摄氏度以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金融与经济学教授帕特里克·博尔顿(Patrick Bolton)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客座助理教授艾丽莎·M. 克莱尼珍赫伊斯(Alissa M. Kleinnijenhuis)撰文指出,将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需要高效、大规模地减少碳排放。虽然碳税有助于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但这种方法尚未得到全面采用。因此,必须采取其他能够快速而又充分填补这一空白的方法,其中气候融资就是主要手段之一。
经过艰苦谈判,近200个缔约方最终在COP29上就多个关键议题达成共识。大会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筹集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发达国家必须带头通过各种公共和私人来源调动资金”,亚米涅娃对本报特约记者表示。
博尔顿与克莱尼珍赫伊斯指出,迄今为止,气候融资主要被视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所负有的道德义务,原因一是在于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碳排放量更高,对气候变化的产生负有责任;二是在于发达国家如今拥有更多财力。然而,他们认为,发达国家更应当看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规模气候融资不仅是为了追求气候公正,而且符合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利益。
2024年,德国工商总会与德国海外商会联盟联合开展的一项针对2200多家德国企业的调查显示,在海外开展业务的德国企业中,高达86%的企业在其他国家的气候保护、能源转型和交通转型中看到了商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工业能源效率被视为最有前景的领域。
气候融资专家阿马尔·巴塔查里亚(Amar Bhattacharya)、维拉·松圭(Vera Songwe)和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共同主持的气候融资问题独立高级别专家组在COP29举行期间发布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投资需求和机遇。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型、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抵御能力以及保护自然和保障生物多样性,需要各国共同加大投资力度。这种投资助力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在避免大量成本的同时带来非常可观的节省资金。不过,这一新的增长模式通过气候融资体系的重大转型方可实现,而转型的基础就是齐心协力释放投资机会、稳步开发所有资金池。
亚米涅娃表示,气候融资问题独立高级别专家组不仅认为COP29的气候融资目标是现实可行的,还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即发达国家到 2030年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到2035年每年提供3900亿美元。
此外,在此次COP29上,各缔约方打破多年多边谈判僵局,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机制达成一致,明确了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巴黎协定》第六条涉及国际碳市场机制,碳排放较多的国家可通过向碳排放较少的国家购买减排项目的信用额度即碳信用来实现自身气候目标,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注入资金。这一机制提供了两种交易碳信用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允许双方自行制定双边碳交易协议的条款;第二种方式旨在创建一个由联合国监督管理的全球碳市场,体现为《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的内容。
对此,亚米涅娃表示,大会通过了实施《巴黎协定》第六条所需的规则,特别是关于第六条第二款双边碳交易和第六条第四款国际碳信用机制方面的规则,这是一项重大成果。不过,在她看来,实现国际碳市场的全面运转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第六条第四款下的监督机构仍需制定各项实施办法。
人类面临跨越气候临界点风险
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然而,随着热浪、森林火灾和其他极端天气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行动的紧迫性也愈加凸显。世界气象组织在COP29期间发布报告警示,2024年或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包括温控目标在内的《巴黎协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整个国际社会。这是因为气候变化缓解行动是在国家层面决定的。”亚米涅娃表示,至关重要的是,要观察各国在2025年制定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特别是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评估这些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实现温控目标。胡里也强调,要落实《巴黎协定》的目标,主要依靠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
然而,有学者已经在思考,在两极分化威胁加剧的当今世界,巴黎气候大会上展现的全球合作和努力是否会受挫。对此,亚米涅娃称,在如今地缘政治分裂加深、一些国家更加重视本国私利的情况下,多边主义无疑面临压力。然而,她强调,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不会自行消失。事实上,如果多边进程遭到削弱,那么这些问题只会更加紧迫和严峻。例如,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人类面临跨越气候临界点的风险。
汇集全球200多位科学家的2023年《全球临界点报告》显示,当地球环境压力严重到大自然的某些部分无法维持其当前状态、产生突然乃至不可逆转的变化时,这些时刻被称为地球系统的“临界点”。在目前的全球变暖程度下,面临跨越临界点风险的自然系统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西部冰盖、北大西洋副极地环流、暖水珊瑚礁、永久冻土区。
“许多国家乃至国家层面之外的广泛参与者都认识到了气候问题的紧迫性。在动荡的岁月里,保证《巴黎协定》等国际框架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尤为重要。”亚米涅娃表示。
尽管全球气候治理面临一定的挫折和争议,胡里认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仍然受到多方重视。例如,在2024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就对多边主义作出了坚定承诺。亚米涅娃告诉本报特约记者,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多边金融架构以促进全球气候资金流动。更广泛地说,它们可以为世界上一些大规模经济体的气候变化缓解行动提供重要的政治信号和战略参考。
就在COP29举行前不久,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有鉴于特朗普政府上一任期内的“去气候化”政策,有人担忧美国会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胡里提出,对于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将会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各方观点不一。有人认为,美国一度致力于达成最终结果;然而也有人认为,最后的推动力并未到位。在胡里看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潜在影响力不可低估。亚米涅娃则表示,美国新一届政府预计将对全球气候行动产生负面影响,尽管目前很难预测这种影响的程度会有多大。
不过,亚米涅娃也持有比较乐观的看法。“我们已经目睹了美国上一次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巴黎协定》当时并未破裂,所以它也能经受住特朗普另一个任期带来的考验。此次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后果之一可能是,美国将撤回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援助。但对于能源转型来说,这并不算可怕,因为能源转型更多是由经济因素而不是政府因素推动的。”
亚米涅娃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缔约方大会对于制定全球目标、为气候行动提供指导以及评估集体进展至关重要。中国已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独特的机会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突出的引领作用,包括加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支持。胡里也在会上提出,人们对于中国在气候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期望越来越高。
本报特约记者 姜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陈禹同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