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御风而行:大风天安全行车指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7 17:32:44   浏览次数:4  发布人:91f6****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导语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各地逐步迈入冬季。冬季冷空气频繁“造访”,大风天气随之增多,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每年,因大风引发的货车侧翻事故屡见不鲜。比如今年5月,山西运城段京昆高速黄河大桥上,一辆大货车因遭遇横风而侧翻;在10月,广东湛江也发生一起大货车被大风吹翻的事故。这些事故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不是说车越重越稳当吗?几十吨的货车还怕风?”“小车咋跟没事人一样?是不


    导语

    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各地逐步迈入冬季。冬季冷空气频繁“造访”,大风天气随之增多,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每年,因大风引发的货车侧翻事故屡见不鲜。比如今年5月,山西运城段京昆高速黄河大桥上,一辆大货车因遭遇横风而侧翻;在10月,广东湛江也发生一起大货车被大风吹翻的事故。这些事故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不是说车越重越稳当吗?几十吨的货车还怕风?”

    “小车咋跟没事人一样?是不是大车司机技术不行?”

    “下次遇到横风,我是否应该加速过桥?”

    其实,大风并非“无差别攻击”,而是综合了风速、风向,以及车辆速度、重心和受风面积等因素锁定“袭击目标”。对此,我们需掌握科学方法,确保在大风天安全行车。

    一、风起云涌:我国大风天气的“脾气”

    (一)风力的等级划分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驾驶人可根据陆地地面特征判断风力大小。2001年,中国气象局将12级以上的台风扩展至17级。


    风力等级特征表

    (二)大风的出没规律

    1.季节。我国大风天呈现季节性规律。北方地区大风天气集中在冬季、春季,主要受冷空气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是台风影响所致。

    其中,春季的清明(公历4月4日至6日交节)、谷雨(公历4月19日至21日交节),因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气压梯度增加,是春季大风的高发期;夏季的立夏(公历5月5日至7日交节)、大暑(公历7月22日至24日交节),因强对流天气影响,容易出现大风;秋季的白露(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因秋冬交替气温下降,大风预警较为常见;冬季的大雪(公历12月6日至8日交节),因寒冷的北风强劲,常常伴随着大风天气。

    2.地域。我国大风天分布地域特征,多发于高海拔地区、峡谷地带。主要有3个大风多发区。一是青藏高原,年大风日数多达75天以上。二是内蒙古中北部、新疆西北部,年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三是东南沿海及其岛屿,年大风日数多达50天以上。

    3.地形。地形也在风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当风流经狭窄的峡谷或通道时,会经历“压缩”变得更加迅猛,产生所谓的“狭管效应”。例如,在桥梁、隧道、山地隘口以及孤立山峰等地点,横风容易集中出现。

    (三)大风灾害“幕后黑手”

    引起灾害的大风常有多种原因。其中,雷暴、飑线、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是“急性子”,突发性强但范围小。雷暴大风多出现在午后,风区范围较小;飑线过境时,伴有狂风、暴雨、冰雹等,风速可达40米/秒;龙卷风速可达200米/秒,破坏力强。气旋、冷空气是“慢性子”,持续时间更长,范围覆盖更广。

    二、与风同行:大风天气对安全驾驶影响

    (一)对驾驶人生心理影响

    1.驾驶视线受阻

    大风会扬起沙尘、浮尘、干雪等,可使能见度降至百米以内。这些颗粒物反射光线侵入眼部,导致驾驶人眼部干涩疲劳,影响获取交通信息。

    2.引发精神紧张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外有关机构研究发现,风噪声超过85分贝会增加驾驶人精神压力,皮质醇水平上升三分之一,干扰程度类似分心驾驶。二是横风突然来袭,驾驶人会产生被猛推一把的失衡感——类似悬崖边行走时忽然踏空,此时身体会瞬间分泌肾上腺素,引发恐慌和失控风险。三是强风可能导致行车环境突变,迫使驾驶人持续保持警觉,从而引发精神紧张。

    3.造成肢体疲劳

    强风行车时,方向盘会因风力作用“变重”,或因风向突变频繁“异动”。驾驶人需持续用力控制方向,导致肌肉酸胀疲劳影响操控,甚至因肌肉痉挛引发事故。

    (二)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1.侧风突袭,横风冲击的“陷阱”

    按照受风方向划分,可分为顺风、逆风和横风等情形。其中,横风来袭会使车辆侧向推力增大、轮胎抓地力削弱、车辆重心不稳,对驾驶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2.强风助推,车辆失控的“推手”

    车速不变的条件下,风力越强车辆的侧滑距离越长,倾覆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对于静止的车辆来说,8级风足以引起大型车辆侧滑,12级风足以导致小型车辆滑移。但当风力达到12级以上时,则可能导致车辆倾覆。

    3.车速提高,安全风险的“飙升”

    对于动态行驶的车辆来说,更易受到横风影响。主要表现在车速越快,大风对车辆的影响就越大。这是由于高速行驶过程中急剧增大的气动升力,造成轮胎抓地力减弱,稳定性降低。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风力等级的提高,车辆的安全车速相应降低。

    4.车型差异,行车面临的“挑战”

    小车易“浮飘”。小车遇横风稳定性好,但高速行驶时可能感觉“飘”。这是因为高速行驶时,车身上下的压力差,会形成上升力导致轮胎摩擦力降低。若此时开启车窗,上升力显著增加,使得“飘浮”感更加明显。

    大车易“侧翻”,由于大车重心高、侧向面积大,受大风影响更大。一是重心高,大型货车重心约2.2米,比小型汽车高出3倍,更易侧滑倾覆。二是受风面积大,大客车受风面积约为20-30㎡,而大型货车可达30-60㎡,使其更易侧滑或侧翻。因此,大车比小车更易受大风影响。

    摩托车易“偏旋”,因质量轻、轮距窄,更易受横风干扰,7-8级横风便可使车辆偏离轨道。由于“骑行人+车身”结构不对称,遇风时会产生旋转力矩,导致车身“偏移和旋转”。

    5.稳如磐石,越重越稳是“假象”

    从理论上讲,增加车辆的重量确实可以提高车身稳定性。因此有人认为超载车辆反而更加稳定。但实际上超载会导致大型车辆的重心上移,引起轮胎接地压力分布不均,增加侧翻风险。

    (三)对驾驶环境的影响

    1.大气能见度骤降

    大风天气常与沙尘暴、泥浆雨、风吹雪等相伴,致使驾驶人能见度急剧下降。

    2.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失控

    强风中的非机动车、行人可能突然偏离行进路线,甚至翻倒在机动车道引发风险。

    3.从天而降的“致命飞弹”

    强风可能导致高层建筑的玻璃、花盆、外墙掉落,广告牌、树枝坠落,造成车身和车窗损坏;还可能卷起碎石和杂物,击碎车窗导致驾乘人员受伤,引发危险。

    4.货物遗洒的“移动路障”

    大型车辆货物随风坠落,导致后方车辆避让不及,或引发连环追尾事故。

    此外,春秋季大风还容易促进花粉等过敏原的扩散,引发鼻塞、流泪、打喷嚏,甚至哮喘等过敏症状,导致驾驶人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安全隐患。

    三、行稳致远:科学应对与风险防控

    (一)认识大风预警信号

    在我国气象业务中,监测到平均风力可能达到6级以上时,会发布大风预警。大风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即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旨在直观地反映风力强度,以便社会各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大风预警信号标准

    (二)大风天气安全驾驶原则

    为保障大风天气出行安全,驾驶人需从多个环节做好防范。

    1.出行前,未“风”绸缪

    天气查询。若风力超6级或已发布蓝色及以上预警,需调整出行时间路线,规划安全停车位置。

    自身防护。针对春季大风易致花粉扩散的情况,过敏体质者应提前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护目镜等。

    检查车辆。确保车辆灯光可以正常开启。确保轮胎的花纹深度正常,保持良好的抓地力。

    2.行车中,避风而行

    紧闭车窗。大风天驾驶应紧闭车窗,开启空调内循环。一是为了阻止窗外风沙、灰尘、漂浮物进入车内;二是为了减少大风对车辆造成的阻力和上升力影响。

    控速控距。遭遇强风切勿加速通过,应提前减速以增加车辆稳定性。注意控制前车车距,预留足够反应与制动时间。

    车道选择。尽量在中间车道行驶,避开两侧车道可能积聚沙尘和广告牌倒塌的风险。

    远离大车。避免因寻求遮挡大风而与大型车辆并行,始终保持与大型车辆的安全距离。

    避免超车。在高速行驶时超车、会车,加上频繁的变道操作,可能会导致车辆失控。

    状态调整。驾驶人若感到眼部不适、精神紧张和肢体疲劳,应及时靠边停车休息。

    注意观察。观察非机动车及行人动向,警惕其为躲避沙尘而突然改变路线。

    3.转弯时,见风“驶”舵

    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转弯受到侧向力影响,易引起汽车的侧移。大风天气更会加剧弯道侧移风险。转弯行驶时,必须提前减速,各行其道不轧线,控制转弯角度,避免过度转向。

    4.停车时,择地而栖

    停车应遵循“固定车辆位置+远离潜在隐患”的原则,优先选择室内、地下或避风区域停车,远离高层建筑、广告牌、大型树木等,防止高空坠物和树枝折断导致人员受伤和车辆损坏。

    大风停车有讲究,车头迎风更安全。汽车前部流线设计可降低风阻,迎风受压能稳住车身,如同穿上“防风护甲”。同时避免侧向停放,侧面受风面积是车头的3倍,易致车门卡死、车辆侧滑,埋下安全隐患。

    5.开关车门,齐手协力

    上下车先从后视镜观察确认道路情况,一手缓拉门把手,另一手扶稳门框,防范车门被风瞬间吹开发生碰撞或风阻太大无法正常开合。

    (三)不同群体出行策略

    在我国气象业务中,监测到平均风力可能达到6级以上时,会发布大风预警。大风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即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旨在直观地反映风力强度,以便社会各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小车驾驶人防“车飘”

    风力达到6级或阵风7级时,建议限速100km/h;风力达到7级或阵风8级时,建议限速70km/h;风力超过8级时,车辆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受严重影响,建议避免出行,并将车辆停在地下车库、开阔区域等安全地点。

    【事故案例】2022年2月8日,G56杭瑞高速云南宣威至曲靖段发生因大风导致的小车侧翻事故。一辆小车行驶至花椒园大桥时遭遇横风,车辆稳定性下降,导致车辆失控侧翻在应急车道,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


    2.大车驾驶防“侧翻”

    风力达到6级或阵风7级时,建议大客车限速90km/h,货车限速70km/h,空载货车非必要不出行;风力达到7级或阵风8级时,建议大客车限速70km/h,货车限速60km/h;风力超过8级时,大车避免出行,停止立即停止港口装卸、吊塔操作等高危作业。出行前后,需注意“加固、稳置、多观察”。

    加固:大风天驾驶时,确保货物捆绑牢固至关重要。首先,应注意合理摆放货物;然后,用绳索以“井”字或“×”字交叉方式捆绑固定,并使用紧绳器摇动摇柄以收紧,确保货物稳定;最后,仔细检查所有连接部位,防止行驶中货物松动。对于易散落货物加盖篷布并捆扎牢固,篷布边缘需嵌入货箱缝隙或使用压条固定,防止风力撕扯或吹落。

    稳置:装载货箱遵循“下重上轻”原则,即重物放底部,轻货放上层。避免头重脚轻引发随风晃动。

    多观察:请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预先判断车辆和行人可能受风力影响突然改变方向的轨迹,避免紧急刹车导致的车辆侧翻。

    【事故案例】2025年4月13日,京昆高速河津段黄河大桥,一辆货车遭遇横风袭击,车厢被大风瞬间掀起,侧翻至中央护栏。

    3.摩托车骑行防“偏旋”

    当风力达到6级或阵风7级时,不建议摩托车骑行;骑行途中如遇大风天气,做到“减负、控距、降重心”。

    减负:出行前,移除不必要的物品,减少车辆负载,拆卸三箱、油箱包等车身装备,确保车辆重心稳定。

    控距:跟车纵向距离加大至4秒以上,防止前车扬起沙尘遮挡视线。

    降重心:降低身体重心,通过腰腹力量微调身体姿态,增强核心稳定性,减少身体被风吹偏的风险。

    【事故案例】2018年9月16日,广东汕头一男子台风天骑摩托被刮倒,导致右脸撞墙被裸露的钢筋穿过,伤势严重。


    不同风级机动车出行安全策略

    4.非机动车骑行人防“失稳”

    看风力:骑行人士要根据风力及时调整骑行策略。风力达到6级以上时,不宜骑行。


    不同风级非机动车骑行感受及安全策略

    辨风向:顺风骑行时刹车距离增加,特别在下坡或积水路段易造成追尾。逆风骑行时方向掌握困难,应利用建筑物或绿化带减少风阻。侧风和上坡骑行时,可选取“之”字形路线以降低阻力,注意避免其他车辆和行人。

    外卖骑手需秉持“安全至上”原则,穿戴头盔、护目镜、防风衣、手套,固定货箱防晃动;优先接取短途单,骑行保持低车速;时刻留意路况,不随意在车流和人群中穿梭,确保骑行安全。

    5.行人步行小心被“吹倒”

    强风带来压强变化,压强差产生的吸力影响身体平衡,风力达到6级时,行走容易失去平衡,应减少外出;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户外行走非常困难,应避免外出;若需出行,应选择背风、视野开阔且障碍物少的道路,避开施工区、停车位、建筑物下方、树木集中区及高楼两侧等危险区域。


    不同风级非机动车骑行感受及安全策略

    儿童、老人等群体需加强防护:家长应紧握儿童手腕同行,避免因孩子挣脱引发意外;老人需主动降低步速步幅,建议使用手杖等辅助工具,通过三点支撑法增强行走稳定性。

    (四)不同场景的驾驶策略

    1.隧道口区域提前减速

    车辆进出隧道时,由于隧道内外气压和气流变化,易形成横风。驾驶人进出隧道前,注意通过观察车身晃动情况,预判风源方向。

    【事故案例】2025年4月13日,一辆货车在二广高速雁门关隧道出口处遭遇横风导致侧翻,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桥梁路段注意横风标志

    桥梁路段,尤其是跨海、跨山谷大桥、高架桥等区域,周围没有遮挡,气流不受遮挡吹向桥面,易产生横风[][]。驾驶人看到注意横风标志(黄底、黑圈,图案显示风向标标志)应立即减速,保持稳定握姿,以应对方向盘“变重”或“异动”现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注意横风标志

    【事故案例】2024年9月17日,江苏南通一辆货车在苏通大桥行驶时,因风力过大导致车身剧烈晃动约三分钟后被吹翻。

    3.山区驾车防范侧风来袭

    大风通过山谷狭窄通道会被迫加速并改变风向,形成“风口效应”。车辆遇横风发生偏移时,通过多次轻点刹车,避免急打方向和猛踩刹车制动。此外,还需特别警惕,山谷大风常会伴随雨水天气,引发山体滑坡等严重风险。因此,驾驶人当看到注意落石标志时(黄底、黑圈,图案显示石块下落)务必注意观察周边环境,谨慎驾驶。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注意落石标志

    【事故案例】G30连霍高速新疆吐鲁番段“三十里风区” 强风导致多起事故,瞬间风力峰值超过10级。

    4.高速公路注意降速控距

    大风对高速行驶的车辆影响更明显,尤其在高速公路匝道口、加速车道、减速车道、施工区、检查站路段,车速变化大,转弯、变道操作易导致车辆偏移。对此,驾驶人应提前减速,加大横向、纵向安全车距。如遇狂风行驶困难,应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同时,鉴于大风天气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建议公安交管部门结合实际路况与气象信息,适时适度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引导车辆安全有序通行。


    高速公路限行措施建议

    【事故案例】4月20日,在京昆高速河津段黄河大桥上发生惊险一幕。一辆货车突遭强风“袭击”,侧翻至中央护栏,占据了双向车道,万幸的是未造成人员伤亡。

    5.城市新区留意路况风险

    城市新开发区存在新种树木不稳、施工区域频现、高空设施易坠、预警信息不全等风险。因此,强风天气下对行车威胁较大。驾驶人途经时,需提前观察周边,谨慎慢行,远离树木、施工区、广告牌等,保障行车安全。

    6.与大车并行警惕“推吸效应”

    与大车并行时会受到气流影响。当大车前进时,车头推开气流形成短暂的高压区,产生向外的“推力”。大车驶过后,尾部会形成低压涡流区,产生向内“吸力”。因此,大风天气要注意远离大车,保持车身稳定。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网友的3个问题:

    第一,“车辆越重越稳”的说法并不准确,车辆的稳定性受到重心高度、受风面积、行驶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仅凭车重来判断其稳定性。例如,重心偏高的超载货车在风力作用下反而更易侧翻。

    第二,小车之所以未发生侧翻,是因为其在相同的风力条件下,具有更低的重心和空气动力学设计,整体抗风能力更为卓越。

    第三,车辆通过桥梁时若突遇横风,切勿加速行驶,否则会加剧侧翻风险。此时应立即减速并紧握方向盘以稳定车身,同时保持安全车距,并注意规避大型车辆视野盲区。

    总之,大风天气对驾驶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车辆的稳定性以及驾驶环境等多种因素。驾驶人需要了解潜在隐患,及时预判险情,增强防范意识。掌握科学的驾驶技巧,确保大风天气行车安全。

    车辆驾驶口诀:

    小车遇风速先降,六级百码七级慢;

    八级狂风靠边停,躲开大树和建筑。

    大车货物要绑牢,下重上轻稳重心;

    六级七级行车慢,八级作业全暂停。

    摩托遇风易偏旋,控速控距降重心;

    六级收车莫出行,骑行安全最关键。

    非机动车骑行口诀:

    五级降速稳方向,六级俯身减风阻,

    八级务必要推行;九级风大要停车。

    行人步行口诀:

    六级以上少外出;八级扶墙顺风行,

    十级下蹲护头颈;十二级风找掩体。

    场景应对口诀:

    隧道桥梁防横风,减速标志要看清;

    山区轻刹避侧风,落石标志勤留心。

    高速风大要降速,车距拉大心不慌;

    新区风险多留意,树牌施工快远离;

    两车并行横风大,远离大车更安全。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驾驶人安全研究部

    声明:如需转载或开白名单,请留言联系获取授权!转载须在文首标注来源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栏目推荐


    不推荐电脑端访问(用户少)
    请微信扫一扫,查看完整信息(记得微信收藏)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1f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