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范保文位于殷都区文源社区的“阳光馒头”售卖车
冬日的河南,异常的阴冷。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三家庄村浩宇农庄的馒头房里,热气腾腾的馒头刚刚出锅,白色的雾气弥漫了整个房间。
56岁的范保文,骑着他的电动车,早早守候在了馒头房外,等着取了馒头拿去售卖。
“我是一名肢体三级的残疾人,之前一直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今年5月,浩宇农庄推出了‘阳光馒头’这一帮助残疾人就业的项目,我每天下午3点多来取馒头,4点半出摊,3个多小时就差不多卖完了,销售50袋以内不管多少,都能得到保底收入20元,超过50袋还能再提成,收入不错。”范保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据记者了解,从5月份开始,浩宇农庄在殷都区文源社区的路口和小区门口陆续推出了5个“阳光馒头”摊点,这些摊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摊主全部是残疾人。
“‘阳光馒头’的原料用的是农庄自己种植的小麦,面粉也是用石磨冷压而成,全手工制作,不添加增白剂等化学成分,确保产品的天然健康和品质。从生产运输到摊位售卖,每一个环节都有残疾人的身影,这种模式不仅帮助残疾人实现了自我价值,也为社会创造了一个包容和关爱的环境。”浩宇农庄董事长付向东告诉记者,“阳光馒头”的寓意很直白,就是希望这些帮助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残疾人朋友,同时,照亮帮助残疾人的每一个人。
打造“助残+研学”新模式
建设就业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是安阳市多措并举促就业的措施之一。
作为河南省省级残疾人农村就业帮扶基地,多年来,浩宇农庄持续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文艺活动等,被称为残疾人朋友的家。农庄自产小麦制作的石磨全麦馒头是农庄的特色品牌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依托农庄的这个拳头产品,付向东在居民区或路口设立馒头摊点、添置相关设备,同时管理馒头的制作、包装、运送、薄利推广等,由残疾人来运营获取正常销售收益,促进残疾人就业,也让更多的市民吃上了原生态的石磨全麦馒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浩宇农庄董事长付向东向记者展示刚刚出锅的大馒头
安阳残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阳光馒头”项目中,残疾人士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制作馒头等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逐渐掌握了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该项目不仅为残疾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该项目已帮助数十名残疾人士实现就业,月增收800余元。
记者了解到,浩宇农庄处于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位置,就此,农庄利用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区位优势,结合殷墟文旅发展,为残疾人文化文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残疾人事业发展,打造残健融合的“文化之家”,已经形成具有安阳地方特色的残疾人精神文化品牌。其中,浩宇农庄在残疾人文化文创领域的探索始于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支持,通过服务郭亚平、贾红、刘彦贞、王卫平残疾人导师工作室,结合大邑商文化背景与农庄自身的优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残疾人文化文创项目:“播撒阳光”残疾人励志演讲团、阳光残疾人艺术团、阳光残疾人合唱团,甲骨文“福气满满”系列文创面点,殷商伊尹文化助残、残友联谊会等一项项残疾人文化文创活动,吸引全市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
记者抵达浩宇农庄采访之时,恰逢百余名学生在此研学,很多学生正在进行盲道、轮椅等方面的体验课程,与传统的种植、实验等研学课程相比,孩子们对此类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研学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盲道的体验
“我是第一次体验盲道,当布遮挡住我双眼的时候,内心特别恐惧,根本不敢往前迈,通过这次体验,我不光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而且了解到‘盲道是盲人的生命线’,以后我一定要注意,停自行车的时候避开盲道,给盲人提供更多的便利。”一位研学的学生兴奋地告诉记者,除了知识本身,由于为他们讲解的老师也是残疾人,所以,他从讲解老师的言谈中深刻感受到什么叫身残志坚。
付向东告诉记者,这是农庄去年开始设立的励志赋能劳动实践课,授课老师都是残疾人,这样的话,不光可以为残疾人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残疾人,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正能量。
据记者了解,将助残与研学结合在一起,光这一个项目,浩宇农庄就带动了60余名残疾人就业。截至2023年底,浩宇农庄大力发展种植业和观光旅游业、研学和文创产业,已累计带动辐射帮扶残疾人就业200余人,促进增收和带动增收280万元,在有效提高残疾人家庭收入的同时,也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2020年,浩宇农庄被殷都区残联评为区级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2022年被河南省残联授予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
“三个精准”措施全面发力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安阳“阳光馒头”的诞生并非偶然。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大省,近年来,为了加快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素质红利转变、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35年,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实现“技能河南”目标。同时,河南省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当中,以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和鼓励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为途径,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就此,安阳市残联积极行动,以集中安置就业、分散灵活就业、辐射带动就业等形式多路径实现残疾人就业增收,同时,将基层社区服务功能与残疾人就业有机融合,在更大范围内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有力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 持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通过社区残协的帮助,残疾人们找到了工作。
在殷都区文源社区,有残疾人60人,近年来,文源社区残协按照“十有五清一落实”残协规范化建设要求,将残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社区残协一残疾人小组一网格”三级残疾人组织链条。社区残协积极推进基层残疾人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依托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立足辖区残疾人数量、类别和需求等实际,打造了社区“残疾人之家”。
对残疾人管理实行“分类建档、分类培训、分类服务”,在残疾人家政、维修、康复理疗等服务过程中,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方式,尽心尽力为社区残疾人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形成了残疾人“爱在文源、乐在文源、美在文源、和在文源、安在文源”的良好氛围。范保文的“阳光馒头”销售点便设置于该社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通过培训,很多残疾人在按摩店实现了就业。
同时,安阳残联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通过多渠道宣传、系统升级、劳务派遣备案及监控,切实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深入用人单位,宣传聘用残疾人的税费优惠政策,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做到“以岗适人”“人岗相适”。做好“创业导师基层行”,组织专家对招聘残疾人的初创企业或残疾人创业者“诊断”,提供保姆式指导运营,帮助企业良性发展,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此外,为了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设工作,安阳市残联通过“三个精准”措施,“链条式”压实主体责任。精准谋划,出台培训质效提升方案,根据各县区持证残疾人数和特色产业等情况,明确各方任务目标,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体系。精准施策,结合市场用工实际和残疾人培训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举办中式面点、种植养殖等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精准服务,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开展“定岗式”培训。如非遗项目——麦秆画,通过招聘与培训结合,帮助残疾人实现从“学员”到“匠人”的华丽转身。
截至2024年10月,安阳市已实名制培训残疾人1826人,新增技能人才23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人。
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残疾人士同样可以创造财富,拥抱希望。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王晓慧
编辑:宣佳
审核:张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