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对舆论的恐惧来源于两种困境:
一是人们就生活在舆论当中,对它很熟悉,但对它的运作却很陌生;
二是人们知道舆论会影响他们,它貌似偶然,但感觉又有规律,可是人们摸不透它的规律。
传播的现象如此奇妙,舆论的世界如此重要,我们却知之甚少。
2.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说:“科学、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也不能对‘公’‘私’以及‘公共领域’‘公共舆论’等传统范畴做出明确的定义。”
3.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中说:“一个古代已经可以被证明的,并且在几百年来一直使用的概念是不可以被放弃的……它反映了社会控制的某种形式,不可能更清晰的,有类似的广泛性的概念。”
4.定义过程就是理解过程,有多少种对舆论的定义,就有多少种对舆论的理解。
当一个对象还难以定义时,说明人们对于这一对象的认识还处于较低级阶段;
当一个对象有很多定义时,说明人们对这一对象的理解仍存在争论。
5.“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
对于任何事物,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如果你说不清楚,证明还没想清楚。
6.舆论定义的分歧包括以下三方面:
•舆论是否具备一致性。
•舆论是否具备正当性,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对舆论主体的认识,舆论的造物者是上帝还是牲口。
7.“公众”是与“舆论”联系最紧密的字眼,众多定义不约而同地认为“公众”是舆论的主体。
8.对舆论主体的认定呈现两种倾向:
•一是尽可能地将舆论的主体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二是尽可能地开放舆论主体的外延。最典型的定义就是采用“多数人”这个概念。
9.舆论定义的共识也包括三方面:
•舆论是有力量的。不管这种力量是伟大、正义的,还是暴力、混乱的。
•舆论是一种公开的表达。反过来说,没有公开的东西不能称之为舆论。
•舆论是聚集的。“舆论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个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集合、汇集或综合”。
10.舆论的共识正好对应舆论的三大特征:能量性、公开性与集合性。
千差万别的舆论定义,不约而同地指向对上述舆论的共识,反向表明,这正是我们进一步认识舆论的基础。
一行精华: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
舆论定义的三大分歧:一致性,正当性,对舆论主体的认识。
舆论三大特征:能量性/公开性/集合性。
触动,反思,改变:
作者说得没错,我们确实对传播和舆论的认知浮于表面,更多关注的是它们引起分歧的现象,而不是共性的特征。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一件不甚清楚其内在本质的事物,去争论其不断变化的外在表现,例如你我的想法是否一致、这种趋势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等等,这其实是一种很没意义的行为。
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更深入的了解舆论和传播的核心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