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转年更时节,说情绪价值是稀缺资源有点不恭于人。但从收到的贺年敬语和收不到的恭贺祝语想,还是坚持说说这个话题。
60后、70后乃至稍长一点的80后,一定同意:我们盼着儿子初一和父母过年、女儿初二回娘家过年,滋味一定跟儿时有了翻卷。
孩子们已不知道父母辈对压岁钱的渴望和对奶奶爷爷辈拜年的虔敬了。不是人心变了,是礼数不那么庄严了。
由此思想着,作为半个老人的我于是不再在意拜年之事了:父母之尊、长者之贵,人犹如此轻渎,何况我辈无富无贵无名无誉之平人!
过年是情绪价值的年终奖,也是忝龄增寿积日月的资历期待奖。验收着贺年模板式的拜年词,勉应其景的祝福语,我的情绪有点窃喜,但更多是价值的浮高和实低。
但我不愿责备任何人,大家都是情绪价值的渴望者,又是情绪价值的提供者。所得不多、不真、不实,又能提供多少真实的价值输出呢?
但要警示:我们是情绪价值的创造者,也是情绪价值的享受者。如果不专注于情绪价值的生产、积累、共生,这个稀有资源不可再生了,人的精神世界何以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