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3月29日,浙江宁波
余姚市第四高级中学师生
将54袋无人认领逝者骨灰
安放入“无名逝者之墓”
11年间
他们让243位无名逝者得以尊严归宿
延续往年传统,中午12时
师生准时来到余姚市殡仪馆接灵
他们戴上洁白手套,取出大红布
小心翼翼地包裹好装有逝者骨灰的白色箱子
在师生的护送下
骨灰箱被抬上灵车,前往公墓
简短的仪式后
师生们将骨灰安放入方形墓穴
轻轻剥落白色、黄色的菊花花瓣
随后撒下,覆上一层黄土
所有参与者在墓碑前鞠躬
肃穆默哀后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2014年,该校2016届的5名学生
在调查余姚墓地费用时
得知殡仪馆里存有大量无主骨灰
且存放时间普遍超过15年
在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老师钱剑波的指导下
同学们开展无主骨灰
公益生态葬项目的课题研究
拟了《关于建设余姚义冢的建议》
交给余姚市民政局,建议设义冢
将无主骨灰以树葬、海葬等生态葬的形式安葬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历时11年,义冢项目从1.0调查阶段
到2.0实践操作阶段再到3.0常态化实施阶段
我们已经下葬243名无名逝者”
钱剑波老师说
这个项目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努力下
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次获得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奖项
被肯定为“国内学校极少见的生命教育形式”
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
教了37年书的钱剑波老师
主课老师当了20年
剩下17年都把精力用在了综合实践课程中
他说,以前当语文老师的时候
课本里会有生离死别的情节
自己会顺带跟学生聊一下“生命教育”
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
而现在的“义冢”项目关怀的特殊群体
让学生有了更多真情实感的体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再过一年就要退休的钱剑波老师
仍坚定地表示会坚持做这件事
“这是一门永远不会毕业的课程
我想继续带着孩子们做下去”
网友留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为这份生命尽头的温暖
图文及视频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宁波晚报
编辑:木南
校对:梅朵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