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钱秋娣(左1)带着托养中心的腰鼓队表演节目,场面气势恢宏。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具有“托养一人 解放全家”的重要意义,其中,针对3级、4级且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而言,他们除了拥有托养服务需求外,同样需要一份可以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在风景秀丽的丹徒区十里长山南侧,镇江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下称“托养中心”)坐落于此。据记者了解,该托养中心已探索形成了“托养+就业”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体系,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生活照顾、辅助性就业等。通过这种模式,残疾人可以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实现生活自立。
“截至目前,托养中心共有学员96名,其中包含全托27名、日托69名,全部为轻度智力障碍(3级或 4 级)残疾人,基于此,中心形成了以‘就业导向、文化元素、农疗特色、智能管理、志愿服务’五大特色为设计和运行理念。”负责托养中心托养服务的镇江市家家乐助残助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钱秋娣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该中心的托养对象实现托养即就业,产生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影响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托养照护,多元就业
记者走进托养中心的一层大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茶香,温暖了整个冬天的冷意。
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宋联可身着汉服端坐在长桌前,向周围的残疾人传授着点茶技艺,其点茶动作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据记者了解,这是托养中心的茶艺培训课程,宋联可及其徒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前来进行点茶技艺的授课,其中,部分残疾人已获得点茶师职业技能证书。对于一般人而言,这或许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但对于残疾人而言,这却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宋联可(右2),向周围的残疾人传授着点茶技艺。
与室外的寒冷相比,音乐舞蹈室内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场面。十几名残疾人围坐在一起,敲动着腰间的花鼓,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气势磅礴雄伟,犹如万马奔腾。
镇江市家家乐助残助老服务中心理事长汤正中告诉记者,这是托养中心的腰鼓表演队,这些项目都是根据残疾人自己的选择然后坚持下来的,由于其风格独特,深受众多人的喜欢,为此,托养中心还会帮他们接一些商业演出,然后,将获取的收入分给相关的残疾人。
中心内还设置了康复训练室、茶艺休闲室、益智游戏室、书画艺术室等功能区域,设置了单元化、家庭式的住宿区域,并配套了医务、理发、食堂等后勤服务区域。同时,中心不断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浓厚文化气息,先后建成市乒协长山俱乐部、五人制足球场、残疾人优秀作品展示厅和三个残疾人大师工作室。三个残疾人大师工作室分别是陈娇娜的乱针绣工作室,唐晓语的蛋艺、紫砂壶工作室和印建南大师的书画印工作室。其中,印建南大师还担负着为镇江市残疾人书画印爱好者开展培训的职责,目前他的学生已经全部成为镇江市书法协会会员。
此外,托养中心还会对入托的每位残疾人做一次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智力、性格等情况,开展针对式康复服务,帮其实现辅助性就业。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托养中心正在进行收纳培训,一位残疾人朋友将叠好的衣服展示给记者看。
2018年3月,托养中心成立了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依托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调配中心,从现有产品种类中挑选出适合的配送到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并在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配备固定指导人员,使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都能解决就业问题。截至目前,托养中心辅助性就业示范车间常驻残疾学员16人,流动培训学员20人,其中学员最高收入达1500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托养中心的荣誉墙,残疾人每次取得进步,都会得到相应的小红花或者小旗子。
在托养中就业,在就业中康复。显然,托养中心已从最初单一对智力残疾人的托养,转变到康复、教育、培训、就业等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让残疾人在精神上得到认可和满足,通过劳动找到尊严和自信。
整合资源,持续发力
据记者了解,镇江市政府已连续两年将托养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镇江市的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水平和服务覆盖面均有较大的提升。
首先,“残疾人之家”的托养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135家“残疾人之家”为2189名残疾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服务残疾人的人次数、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之家托养服务的骨干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其次,居家托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居家托养服务1448人,与2023年的1444人基本持平。全市所有辖市区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了居家托养服务,丹阳市提升了居家托养服务中的低保对象的服务次数,使得全市居家托养服务政策得到了统一,将低保内的重度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作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重点,巩固了对重度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供给。同时,寄宿制托养服务得到了巩固。截止目前,全市寄宿制托养156人,与2023年的158人基本持平。
记者从镇江市残联了解到,截至目前,镇江市托养服务残疾人3889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102.34%,残疾人托养服务覆盖率接近45%,超省定最低标准(≥25%)近20个百分比。
不过,镇江市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保障难度还比较大,存在社会化服务机构少,专业化服务力量薄弱,经费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中重度残疾人比例还不足,居家托养服务人均标准偏低。为此,下一步,镇江市残联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科学配置寄宿制、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人数比例,积极稳妥统筹推进托养服务工作开展。巩固居家托养服务成果,处理好与“长护险”政策的有效衔接,提供更适合残疾人需求的服务项目,提升居家托养服务质量。加强残疾人之家建设,提升日间照料服务水平。确保残疾人之家运行率和服务天数,将免费就餐作为机构日间照料托养服务的基本配置,将服务做实。稳步推进寄宿制托养服务。
同时,继续加强与“蜗牛之家”社会组织合作,巩固大龄孤独症社会融合试点成果,增加对大龄孤独症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供给。依托省残联“托养服务管理”系统平台,建立完善残疾人入托申请、入户调查、个性评估、机构服务、跟踪评估全过程管理监督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促进残疾人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残疾人赋权增能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镇江市残联将继续不断深化和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与跨部门协作,确保每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托养服务。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王晓慧
编辑:艾伯宁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