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最高检举行“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
2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二是发布“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典型案例;三是回答记者提问。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厅长那艳芳出席新闻发布会。最高检办公厅(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李雪慧主持新闻发布会。
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
扰乱市场秩序犯罪4万余人
葛晓燕表示,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质效办理涉企案件,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4万余人;起诉国企职务犯罪3000余人;起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1万余人。
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检察机关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罪200余人
检察机关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罪200余人。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提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通知书7000余件次,对涉非公经济刑事案件监督立案260余件、监督撤案410余件。
最高检:办理涉企行政检察
监督案件2.5万余件
检察机关强化涉企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办理涉企民事检察监督案件2万余件,其中涉公司民事裁判监督案件1900余件;办理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5万余件;办理涉企公益诉讼案件1.2万余件。
检察机关加强对五类重点案件
监督线索的受理审查
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精准对接企业法治需求,加强对涉企立案监督、羁押必要性审查、财产措施监督、超期办案监督、刑事申诉审查五类重点案件监督线索的受理审查,共受理3738件,办结2319件。
最高检着力监督纠正
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将31件重点案件交相关地方办理
最高检始终将监督纠正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重中之重。2024年,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收集到的1500余条趋利性执法司法线索逐条分析研判,将核查筛选出的31件重点案件,分四批交相关地方办理。
趋利性执法司法重点案件
交办督办工作成效明显
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产5.7亿余元
对跟踪审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交办案件,最高检派出工作组分赴江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湖北、湖南等地现场阅卷、督导。在最高检有力推动,各省级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下,交办督办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12月底,已办结21件,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2件,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产5.7亿余元。
检察机关重点惩治
非法高利放贷等涉黑恶犯罪
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惩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欺行霸市、强迫交易等涉黑恶犯罪。最高检挂牌督办涉及矿产资源企业的云南张某某等人涉黑案、涉及玉器企业经营的河南符某某等人涉恶案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黑恶案件,有力净化市场环境。
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200余人
检察机关积极参与重点领域腐败治理。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200余人,能源领域职务犯罪500余人,起诉基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1400余人,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治理,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600余份。
检察机关依法从严追诉
危害安全生产犯罪人员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从严追诉危害安全生产犯罪人员,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280余人,对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形成有力震慑。完善应邀参与事故调查机制,最高检与应急管理部就安全生产事故案件中邀请检察机关参加事故调查交流经验、达成共识。
2024年前11月全国检察机关
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
案件3900余件
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900余件。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促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全国检察机关共梳理排查出
涉企刑事“挂案”2900余件
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清理,共梳理排查出涉企刑事“挂案”2900余件,清理2390余件,清理率81%。其中天津、辽宁、黑龙江、广东、新疆等5省区市“挂案”清理率达100%。
最高检:经检察监督推动执行案件
1300件6.46亿余元
检察机关对2020年以来已经判决生效,且被害人为公司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财产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提出书面纠正意见3280余件,提出检察建议280余件,经检察监督推动执行案件1300件6.46亿余元。
最高检:加大对“小过重罚”等
涉企监管执法问题监督力度
检察机关加大对“小过重罚”等涉企监管执法问题的监督力度,最高检通过推广大数据模型,指导各地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50余件,合力促进“小过重罚”综合治理。
检察机关办理各类助企惠民补贴等
公益诉讼案件280余件
涉及补贴金额46.68亿元
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涉企公益诉讼。聚焦违背公共政策功能和目的问题,办理违法违规套取、骗取、截留、挪用各类助企惠民补贴等公益诉讼案件280余件,涉及补贴金额46.68亿元。检察机关办理反垄断公益诉讼案件40余件,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检察机关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
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葛晓燕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检察机关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①要自觉在党和国家大局中谋划推进检察工作,准确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经济政策;②要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服务经济健康发展;③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加强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研究,持续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和质量管理。
最高检:严惩“亲”“清”不分、
以权谋私、搞利益输送的腐败官员
张晓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检察机关依法严惩“亲”“清”不分、以权谋私、搞利益输送的腐败官员。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贪污贿赂犯罪2.2万余人,同比上升36.8%,起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1800余人。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行贿犯罪2772人,同比上升20.2%。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三措并举
加强涉企五类重点案件办理
那艳芳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对涉企五类重点案件的办理,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有:①畅通线索渠道,落实精准保护;②统筹协调推进,形成监督合力;③依法监督纠正,推动矛盾化解。
最高检:动真碰硬
坚决依法纠正执法违法问题
杜学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2025年,全国检察机关将积极参与党中央部署的“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深化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聚焦违法立案、插手经济纠纷、跨区域抓捕、违法“查扣冻”等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坚决依法纠正相关执法违法问题。依法惩治网络“按键伤企”所涉违法犯罪,持续优化网络营商环境。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
起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3000余人
张晓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检察机关积极配合开展民生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乡村振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3000余人,同比上升1.6倍。其中配合深入整顿医药领域乱象,2024年,起诉医疗领域职务犯罪1800余人。加强基层“微腐败”治理,起诉乡镇、村组织人员职务犯罪1200余人,同比上升48.5%。
三步筛选法+双向评估
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在线索摸排、交办督办取得积极成效
那艳芳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方面,最高检采用“多渠道关键词筛选——基本案情审查——详细案情核实”三步筛选法,筛选出可能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线索,将案件线索分批次交办,并对其中的重点案件选派业务骨干实地督办。另一方面,建立双向评估机制。对于涉及企业且反映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的案件线索,先由最高检主动进行集中评估,对经评估属于涉企重点案件的,直接交办相应省级检察院;再由接受案件线索的检察机关对接受的案件线索进行评估,认为可能涉及趋利性执法司法的,将案件线索及评估结果层报省级检察院审查。省级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属于应当重点关注的案件,及时向最高检报告,上下联动办理,同时也自行筛选一批本地涉企重点案件向下交办。
(来源:检察日报社 文字记者:吴鹏瑶 摄影记者:闫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