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还没结束,我就接到了开学后作为四年级代表参加读书分享会的参赛者通知。
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实在没有人愿意参加。
我们学校,相信现在的任何一个学校,总会有许多自己组织的读书分享会、公开课竞赛、课标解读、教研研讨会等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活动。
我上一次参加此类活动发言,还是在两年前。此后的时间里,我认为这些活动既浪费时间,又毫无作用,所以遇到需要自愿参加的,我一律不过问,而其他老师也同样如此,所以后来学校让人发言的方式就有抽签和年级组内推荐。
抽签确实公平。抽之前全部人都紧张,抽完后,紧张和不幸只留给一个人。
年级组内推荐就是把压力从学校层面推到年级组长身上,年级组长本就是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拒绝,又怎么会好意思。
这次读书分享活动,年级组长推荐了我。
一开始我还挺抗拒。
可当我认真对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进行内容梳理时,我觉得,我应该能说下去。
比赛要求脱稿,有不超过十张的PPT。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在网上找一篇稿子背下来?
还是直接找一个PPT进行背诵?
这两种方法不仅彰显出对自己的不自信,而且在实际的活动中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稿子你能保证从头到尾都背下来吗?万一卡住了呢?
背诵PPT的话,衔接不上怎么办?
我是怎样准备的呢?
首先,把要分享的书籍打开,寻找合适的目录。
我找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和《谈谈“后进生”的工作》。
然后从两个篇目里提取关键词句:第一个当中是“每天不间断地阅读”,第二个是“惊叹”和“惊奇”。
最后根据关键词做PPT,PPT只有四张。太多的PPT反而会成为参赛时的累赘。
光凭上面的内容能分享20分钟吗?
我打算这样做:
先介绍我手中的这本《教师的建议》的怎么来的。
然后切入选择的第一个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简单介绍一下书中的例子和建议,再根据自己曾经对《夏日绝句》的教学进行讲解。
第二个《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同样先讲一下书中的例子和建议,再结合班上的后进生谈谈根据建议可以做哪些打算。
具体内容就不再多说,总之我的方法总结如下:
1、不管你是做什么分享,PPT一定要少而精,PPT只是一个提醒和辅助的作用,往往听到一些同行在做汇报或者培训时,几乎是照着PPT从头念到尾,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听众感觉无聊,也让领导觉得你在敷衍了事。PPT的说白了,就相当于一个提词器。
2、遇到脱稿尽量不要背稿子,除非你记忆力超群和能保证自己临场时不会出差错。我们只需要记住大体框架,内容临时叙述是可以的。我们也要相信,自己会比之前的想法说法越来越好。
3、在分享之前,按照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家中自己练习。
总之被分享是件痛苦的事,但是能够让那么多的人听你讲话,这也是一个让别人再次认识你的方式,也许经过这次分享以后,别人就对你刮目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