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听了一个天文摄影的讲座,是省天文学会办的,讲了一些天文学的知识和天文摄影的技巧,并展出了许多星空的摄影照片,非常美。
摄影展
课程中的马头星云
通过这个讲座,我了解到城市里之所以看不到星空,是因为光污染导致的。他们弄了一个app,里面有一个城市光污染地图,可以看出哪里的光污染弱,就可以去那里拍摄。另一个app里有关于天文现象的预报,包括几年之后的都可以找到,可以按里面的预报寻找拍摄的时间和地点,非常方便。
我对天文有一些兴趣,但实际听完他们的课程,得知你若是真的要去拍摄星空,需要会开车,大半夜的跑到危险的荒郊野岭去,还得约上很多人,才能避免一些危险。拍摄过程也需要技巧,并不是你感兴趣就可以做到的。我本想买天文望远镜,但一看手机里的光污染地图,发现居住地附近根本是看不到星星的,得跑到遥远的高坡去,我们又不会开车,更约不到人,只得“从入门到放弃”了。我的母亲热爱摄影,也觉得天文摄影并不是她能够做到的,平常出去拍拍旅游景区和花草,也就挺好了。
比起摄影,还是写作与画画的成本低廉,弄起来也方便。我不太喜欢现在年轻人里流行的那些东西,更喜欢老年人的兴趣。这段时间我总在思考要不要学会开车,想要开车带来的便利,又怕开车所面临的风险。我家里大部分人都不会开车,也没人真的去学过。我妈朋友的丈夫,本想去学开车,但因为算命先生告诉他,“不能学开车,不然会出事”,便放弃了。一直到老也没学会开车,平常也不怎么出门。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不想买车开车与学车。如果没有车,便不能随意去户外看星空,但如果有车,却要面临更多的麻烦,比如现在小区里停车位很少,买得车来基本没地方停放,还得缴纳保险和停车费用,得不偿失。为了偶尔能开车出行就买车,大多数时候就放着,作为一个消费品,又挣不来钱,真的划算吗?
星空很美,但在现代社会要想亲近那美丽的星空,成本太高。思考良久,我的方向感很差,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不好,从小连自行车都不会骑,大概是不适合开车的。出门去远一点的地方,我都记不住路,又怎么可能开车去更远的地方呢?
种菜也是同理,前几天买了一大包花种,有几百个品种,我试着在阳台种了一下,能发芽,但长不大。看来,阳台上光线不好,是没有办法的。除了一个木耳菜,家里什么都种不出来。但我的父母并不愿意去购买一楼带院子的住房,因为那里同样有光线差、潮湿等问题困扰。因此,我只能放弃种植,将花种送给了朋友圈里家里有院子的一位作家,看看她能不能种出来。人并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也不是想去拍星空,或是去种菜,就能够成功的。客观条件总是有局限的,而你也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做了什么。自己有自己的生活,难道不是吗?就像刘亮程有他的村庄生活,我也有我的花溪。
下午拿起渔网和桶,去花溪河里捞鱼吧。这对我来说是最贴合实际的生活了!
花种
小区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