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今天上午,第二次踏足朱紫坊,不是为了故地重游,而是去郑大谟故居听课,由福建文史专家卢美松老师说说朱紫坊的前世今生。郑大谟故居现在为“朱紫坊基金港”运营服务中心。前些日子初探朱紫坊,已一窥其真容。郑大谟大家可能不熟悉,他的女婿林则徐想必众人皆知了。故居边上墙壁还画着郑大谟偶遇少年林则徐,慧眼识才,断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听课是上午九点半。因在福州习惯早起,吃了早饭即乘公交来朱紫坊,足足提前了一小时。上午八点半的朱紫坊,除了一二个健身跑步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别人走动。巷口巷尾的安保,正坐在小椅上闭目养神,一切依旧是那么的静谧。安泰河沿岸的榕树枝叶,向阳的一面,秋阳照耀下,翠绿醒目,泛着玉石般的光泽;河岸堤壁,因水波映射秋阳,明暗变幻,不动声色地揭开了古坊清晨的纱幔。
我乘此空档,又从巷口走到巷尾,在福枝桥那里转悠一会,低头瞧见桥头底部嵌一石牌,上面写着朱紫坊达善境桥。前些日子打量过福枝桥,没细看这石牌,以为是文物保护一类字样。桥头正对着一朱门紧闭小屋,墙上有铭牌写着朱紫坊达善井。古代时候,人们逐水而居,依井而市,从而形成城镇。资料上说早年朱紫坊叫达善境,后来因朱家兄弟高中进士而改名。那么,可以肯定是先有达善井,然后才有达善境的。
当年孔子游走列国,口渴不饮盗泉之水,看来山泉水井起名大有讲究。这不,因达善井的存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朱紫坊出了许多名人贤士、忠臣孝子。卢美松老师回忆求学之路一文,说其六岁发蒙受学,蒙师见他无大名,定时无行缺木,依其美字辈起名美松。其后砥砺苦学,风霜雨露,学业有成,冥冥之中,是否蒙师起名打开了命运之锁钥?中国的命理风水,生辰八字,向来玄奥难测。连孔子晚年也好上《易》,为易经作十翼。此又扯远了。
在郑大谟故居天井里,一只灰黑斑纹大猫,懒洋洋地趴在青石板休息。我一时好奇,凑上前去拍照。它丝毫没有在意,反而侧脸瞧向别处,全神贯注地纹丝不动。这基金港运营服务中心果真气场大,连猫也喜欢到这里安营扎寨。听课是在正厅里,明显改动过内设。正中上方木板上有太组的挂像,两边有三面红旗的装饰,应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印记,当年做过鼓楼区房管局的办公场所。
卢美松老师对福州名人掌故,形胜古迹,信手拈来,深入浅出,以释众惑。其言谈举止,流露出饱学之士的睿智儒雅,却又不失风趣幽默。讲课没有提纲讲稿,即兴发言,神游天外,奇思妙想,纷呈不断。今天上课开场白不说朱紫坊的历史,却从文庙牌坊两侧墙上的八个大字说起,“江汉秋阳”、“金声玉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解说了这两句话的含义,令人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大悟。
游走福州的一个多月,从山上水岸、寺庙堂观、古厝民居、街巷阡陌、直至课堂讲座。历史不再是古纸堆里的字、博物馆里文物,而是化成了天地山川、风物人情。可以触摸它的脉膊,感受它的温度,这也是我未曾料到的。得,思想又开小差了,卢美松老师不知说了什么幽默话,惹得课堂上众人会心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