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块展板、200余张珍贵照片
首次系统呈现海淀抗战全貌
8月26日上午
《永恒的铭记——海淀抗战历史主题展》
在中关村大街甲一号鼎好大厦A座21层
正式揭幕
“这里是中关村的‘心脏’,高新技术园区和企业云集,将抗战主题展设立于此,正是要让这片热土上的科技工作者,在历史的回响中接受精神的洗礼。而此地文脉,也与曾经的燕京大学息息相通——燕京大学正是如今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讲解员,上海中联(北京)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孙晓颖向大家娓娓道来。
展览入口处,1931年9月22日的《燕京大学全体学生对日寇侵占东北要求积极备战代电及宣言》墨迹如血:“日本出兵,三省沦亡……吾燕大全体学生,誓以一死,为政府作后盾,为民族争生存!”
“‘一二·九’运动中,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进步师生挺身而出;全面抗战爆发后,海淀军民建立地下交通线,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马龙虎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淀进步青年与广大人民群众奋勇投身抗日救亡洪流之中。”
“平西地下交通线”的展板前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1938年,这条从海淀经温泉、北安河至妙峰山的秘密通道,成为连接北平与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战血管”。
与“平西地下交通线”相呼应,一辆老式自行车架上的药箱,讲述着法国医生贝熙叶的故事。“他在西山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为根据地运送药品。”中学生王梓轩念完展板,转头对同伴感叹,“原来国际友人这样帮过我们!”
“我们深挖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抗战史迹,形成‘古道红驿’党建品牌。”马龙虎表示。
同步展出的《永恒的铭记:海淀抗战历史图录》旁,一名年轻人感慨:“原来樱桃沟、大觉寺是‘一二·九’运动聚集地——历史就在家门口。”这些成果源自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构建的“档案馆+数据库+专家智库+民间收藏”四维征集体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入挖掘海淀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并将其融入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的实践中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贡献力量。”马龙虎表示。
据悉,《永恒的铭记——海淀抗战历史主题展》将在鼎好大厦A座21层展出至2025年底,之后会进行巡展。
主题展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7:30(两场讲解:10:00、14:00)
温馨提示:参观需提前预约,预约电话:
温竹 13601259835
具体位置点击导航
记者:李平
编辑:关镓萍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