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吾爱论语:有些问,不是不懂,是尊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8 18:17:10   浏览次数:84  发布人:de5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题记大庙,就是太庙,在鲁国就是周公庙。孔子当时在鲁国政坛为官,陪国君祭祀太庙。        进入太庙之后,他对庙内的陈设以及祭拜流程等一一过问。过后,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他进了太庙,事事问。孔子听说后,回答说,那是礼。        在这方面或许我们都有不解的疑问,为什么问,反倒是礼呢?古代的太庙是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题记








            大庙,就是太庙,在鲁国就是周公庙。孔子当时在鲁国政坛为官,陪国君祭祀太庙。

            进入太庙之后,他对庙内的陈设以及祭拜流程等一一过问。过后,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他进了太庙,事事问。孔子听说后,回答说,那是礼。

            在这方面或许我们都有不解的疑问,为什么问,反倒是礼呢?








            古代的太庙是有专人负责的,掌管着日常的祭祀物品陈设以及祭祀流程等,他相较于孔子,可能不懂全部的周礼,但一定更懂祭祀之礼。

            孔子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才做到事事问。一是尊重对方的管理能力,边问边点赞。一是通过问进一步对比自己对祭祀之礼的掌握,若有不足及时补上。

            尊重对方的劳动是礼,完善自己的学问也是礼。








            就像现代社会,领导到某处视察,明明很了解地方情况,还是会详细听取对方汇报。这既是尊重对方工作成绩,也是校对自己的想法。

            千万不能做这样的领导,到了某处,就依着自己了解的情况,不深入,不彻底,就处处指手画脚,彰显自己的学问,也膨胀自己的权力。到头来,失了身份,失了礼,甚至失了职。

            所以说,问,不是说明你不懂,恰恰证明你是懂礼之人,谦逊有礼而下,完善自我而上。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e5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