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炼就油气勘探的“火眼金睛”
2025-04-15 07:45  浏览:479  搜索引擎搜索“米优农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米优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小新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日,“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活动持续开展,深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攻关一线,共同见证中央企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高度、新成就。第十一站走进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感受油气勘探的科技力量。

从沙漠大地到昆仑之巅,

从湛蓝深海到极地荒原,

不难寻觅中国石油东方物探

努力探寻油气资源的坚毅身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黄羊和雄鹰都过不去的地方”新疆秋里塔格攻克世界级难题

近日,

“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

第十一站走进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

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

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社、经济参考报、

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

经济观察报、证券日报、国资报告、

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

中国网、环球网、澎湃新闻的专家记者,

一同走进东方物探公司科技园,

探秘油气勘探的“火眼金睛”是如何炼成的。

‌“两宽一高”技术攻克世界级勘探难题

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将空间反转,距离地表万米之下会有什么?

是珍贵的油气资源。资料显示,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达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黄土塬勘探

然而,找到这些埋藏在地球深处的油气资源却是一个世界难题。

“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该盆地是典型叠合复合盆地,经历多次构造演化,油气多次运移调整,像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几脚。”中国石油东方物探高级专家李明杰形象地比喻说。

我国油气勘探多为地上地下双复杂地区。在这么复杂的构造下,要看穿地下8000米甚至万米以下的地层,并准确找到石油储集体,对全世界的石油勘探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难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深海勘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方物探)历经15年的不懈攻关,创新形成了一套以“宽方位、宽频、高密度”为主要特征的系列方法、装备和软件,即“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油气目标万米探测的历史性突破。“好比用高清相机多角度拍摄彩色高像素照片,地下全貌一览无余。”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物探科技研发

在国内,“两宽一高”技术有力支撑中国石油取得鄂尔多斯庆城等3个十亿吨级大油田、塔里木博孜大北等4个万亿方大气区等一批重大勘探发现。在海外,“两宽一高”技术助力23.4万道全球最大道数采集项目成功实施,率先应用高效混叠采集方法,创造5.49万炮全球最高日效纪录。中国石油东方物探的自立自强,不仅把能源饭碗端得更实更牢,还为全球物探行业提供了优质的中国方案,相关技术标准写入多家国际油气公司作业规范。

从跟跑、并跑到全球领跑

地震勘探是发现油气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形象地说就是给地球做“CT”。其中,油气地震勘探软件是核心技术,被喻为“地质家的眼睛”。

21世纪初,我国油气地震勘探遭遇软件“卡脖子”难题。面对部分油气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东方物探背水一战抓自主创新,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支持,耗时19个月成功研发中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GeoEast。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张少华(左四)和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方案研讨

“国际物探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不仅要不断创新,更要有自己的‘金刚钻’,牢牢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石油物探首席专家张少华总结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震源车翻越沙山开展采集作业

历时20多年迭代升级,GeoEast这个被誉为物探“中国芯”的“争气软件”具备了从陆地到海洋、从地面到井中、从纵波到多波的全场景应用功能,为油气重大发现和持续增储上产提供了有效支撑,成为全球三大主流物探软件之一。

2016-2018年,张少华组织实施了GeoEast软件三年推广应用计划,处理和解释项目应用率从30%和27%提升到62%和72%,助推GeoEast成为中国石油主力物探软件平台。2016-2019年,作为中国石油集团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与集成》项目长,张少华组织实施了GeoEast V4.0系统的研发,形成了新一代多学科开放式软件平台iEco,攻克了可控震源高效混叠处理等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东方物探公司持续占领国际陆上高端市场,实现了物探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从研发GeoEast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到发明高效混叠采集和数据保真分离方法,再到全球首创宽频大吨位可控震源、研制全球首台30万道级地震仪……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引领东方物探昂首走进了世界物探舞台中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自主研发高精度可控震源施工中

目前,东方物探累计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运作物探项目300余个,带动9万多人就业;物探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服务300多家石油公司,营业收入连续10年保持全球物探行业首位。

“中国石油的地震勘探技术,‘唤醒’了许多老油田,还帮助我们发现一批新油田,带动了经济发展。”来自阿曼的石油勘探地球物理师萨米说。在阿曼,东方物探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升级,作业日效由1万炮提升到5.5万炮,保持全球最高日效纪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海外打造“一带一路”品牌工程

“东方物探将坚定扛起为国找油找气的责任,持续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核心软件、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炼就油气勘探的‘火眼金睛’。”张少华说。

———— /END/ ————

责任编辑丨苑洪涛

校 对|程镜睿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发布人:ec66****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