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未来讲堂之唐诗诵读与赏析(1)——李白《早发白帝城》
2025-08-23 15:15  浏览:793  搜索引擎搜索“米优农业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米优农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开栏的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的诗人两千三百多位及近五万多首诗作。

“未来讲堂”古诗词名家诵读系列活动,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共同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传世佳作众多,如《蜀道难》《将进酒》《静夜思》等。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行至白帝城时,忽获赦免,诗人惊喜万分,随即乘舟顺流东下江陵。此诗不是一般的山水记游诗,而是一首借江水湍急浩荡、行舟倏忽轻快以抒发诗人遇赦后心情欢畅的写景抒情诗,也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诗中第一句“彩云间”三字,点出白帝城地势高耸,为其后描述顺水行舟无比迅捷埋下伏笔。“彩云间”也形容晨曦的霞彩,并喻示诗人从晦暝命运走向光明前景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作别白帝城。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还”,以“千里”的空间之远,和“一日”的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描写舟行极速。这“还”字,也透露诗人遇赦归来之喜。

第三和第四句,描绘诗人的轻舟,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飞快无比,一路隐约感到长江三峡山影快速倒退,并清晰听到两岸猿群的啼声闹个不停。转瞬间,“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轻舟渡过了三峡的水急滩险和重峦叠嶂,也蕴含了诗人历尽艰险、终于逃出生天的畅快喜悦!全诗起承转合,借景抒情,富有哲理,境界神妙。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撰稿:冯倾城

诵读赏析:李立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发布人:235f****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