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健康夜话 | 跟孩子聊性不“翻车”,这样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3 20:40:07   浏览次数:8  发布人:344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童立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关身体隐私保护的教学视频,总能获得大量转发,这折射出家长对科学的性教育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意识到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网上也流传着一句话:“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坏人不会嫌孩子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童立

    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关身体隐私保护的教学视频,总能获得大量转发,这折射出家长对科学的性教育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意识到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网上也流传着一句话:“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坏人不会嫌孩子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更是将性教育列为儿童健康发展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大众认知和需求层面,大家都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

    消除羞耻感

    构建科学认知的基石

    发展心理学指出,3~6岁年龄段的儿童进入“性蕾期”,开始注意到性别差异,需要性别认知和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9~12岁这一前青春期年龄段的孩子,会在荷尔蒙的驱动下产生更明确的性好奇,需要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和卫生保健知识。这些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需求,可能被成年人标记为“禁忌话题”。

    性教育既要传递科学的性知识,又要传递积极的性价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强调,成年人的态度决定着儿童对性的认知基调。所以,性羞耻感是家长和老师需要突破的重点。

    首先,觉察生理信号。比如,在讲解生理知识时,发现孩子低头不语、视线回避,此时,讲解者不妨深呼吸,大大方方地承认我们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会比较害羞,接着引导孩子坦坦荡荡地面对这些知识。当老师和家长能和讨论消化系统一样讨论生殖系统时,孩子就能建立健康的性认知框架。

    其次,通过脱敏练习切入主题。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课题组通过追踪研究发现,接受系统脱敏训练的家长,其子女对性知识的掌握度较对照组提升42%,性态度健康指数高出31个百分点。比如,在讲授或分享生命诞生过程时,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蚕蛾交配、青蛙产卵,过渡到人类生殖原理。

    最后,建立科学的话语体系。比如,对学龄前期的孩子,我们要使用“阴部”或“阴茎”等规范术语取代“小妹妹”“小鸡鸡”等日常用语,一方面提高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去羞耻化和污名化。国际性教育联盟的研究证实,使用规范术语的儿童遭遇侵害时的准确表述率可能提高5倍,往往成为司法维权的关键证据。

    有问必答

    打造开放的沟通场景

    “妈妈,精子是怎么遇见卵子的?”面对8岁儿子的提问,这位妈妈没有慌张。她取出科普绘本《生命的奇迹》,用细胞旅行的故事解答了儿子的疑惑,继而延伸讨论了身体边界。

    这种应答艺术,正是《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倡导的“问题即教育契机”理念。

    建构高效对话需要把握三个维度,首先是即时性原则。比如,当孩子提出“为什么女孩会来月经”这个问题时,家长的回避可能强化性羞耻感。性教育专家建议采用“肯定-溯源-延伸”模式:“这个问题很棒(肯定),让我们看看身体如何工作(溯源),其实男孩也会有生理变化(延伸)”。其次是真实性原则。遇到不了解的问题时,家长可以坦承“我需要查资料”,这比随意给出错误解答更可贵。再次是主动性原则。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要防止孩子沉迷于性,就要尽可能告诉孩子关于性的一切。所以,不仅仅是有问必答,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电视、手机上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家庭、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主动开展性教育。比如,通过性侵害的新闻事件,告诉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拒绝不喜欢的身体接触。

    家庭共学

    为孩子披上理性铠甲

    多年的一线性教育经验和有关调查都显示,参与式的性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南京市某科技馆的青春期教育展区,14岁的小林在虚拟现实设备中目睹了胚胎发育全过程,母亲轻声讲解道:“这就是你最初的样子。”这种亲子共学模式,正是参与式教育的典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家庭共学可使性知识留存率提高至76%,远高于单向传授的43%。

    青春期性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角色进化,从“教导者”转型为“成长伙伴”。在青春期的孩子遇到跟同性、异性交往的问题时,成年人切忌“一棍子打死”,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交往的边界、内容,以及如何平衡情感和学业。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早恋率,同时提升群体责任感。

    性教育需要多元载体,比如,北京市某社区开设“父子生理课堂”,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荷尔蒙的作用;上海图书馆推出“青春书岛”,精选读物配合老师导读。针对青春期的孩子,成年人不必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在吃晚餐时和孩子讨论社会新闻,散步时分享青春期困惑,闲谈时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甚至教训,把性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对孩子就会有帮助。

    性教育本质上是关于身体、爱、生命尊严的教育。当少女从容选购卫生用品,当少年懂得保持情感边界,这些成长瞬间都在构筑文明社会的基石。每次科学对话都在为孩子披上理性的铠甲,每次坦诚交流都在为社会播撒文明的种子。这需要我们以知识为舟,以共情为舵,在生命长河中为孩子护航。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中国性学会培训部主任 童立

    策划:张灿灿

    编辑:李君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44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