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酷暑来临,5类人更要小心中暑!出现这些症状别忽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4 08:20:56   浏览次数:7  发布人:a98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入伏后,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段已来临。高温、高湿的环境和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过程,都会增加中暑风险,威胁生命健康安全。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体力劳动者或需要在户外活动的人群,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一、中暑的表现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症状,就要开始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的措施,比如多多喝水、及时休息,使用冰袋

    入伏后,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段已来临。高温、高湿的环境和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过程,都会增加中暑风险,威胁生命健康安全。

    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体力劳动者或需要在户外活动的人群,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

    一、中暑的表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症状,就要开始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的措施,比如多多喝水、及时休息,使用冰袋、冰凉贴、湿毛巾放置颈部、腋下、大腿根帮助降温,转移到阴凉处或室内活动等等,谨防中暑进一步恶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轻症中暑


    若中暑进一步恶化,则体温升高达38.5℃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重症中暑


    严重中暑可发展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


    1.热痉挛—腹部、手臂或腿部疼痛性肌肉痉挛;

    2.热衰竭—极度眩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短暂晕厥、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且浅等等;

    3.热射病—体温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比如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


    二、预防中暑,请记住

    “躲、补、防、顾”四字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躲”—躲避高温高湿的环境与时段


    1.避时:尽量减少每天最热时段的外出时间,尤其要避免剧烈运动。

    2.避晒:外出时,优先选择阴凉处活动,佩戴太阳帽、使用遮阳伞,避免太阳直晒。

    3.避暑: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降温除湿,切记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建议26-28℃即可,避免直吹,适当开窗通风。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补”—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主动、多次、足量饮水。高温天气,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高温天气饮水量应适当增加,建议至少增加至平时的1.5倍。

    2.大量出汗时,要及时补充电解质,选择饮用淡盐水、糖盐水、运动饮料等。

    3.限制或避免含酒精、咖啡因、高糖的饮料,它们会加速脱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防”—做好个人防护与调节


    1.穿着适宜:多穿宽松、透气、轻薄的浅色衣物,有利于散热排汗。

    2.装备降温:随身携带防暑降温小神器,比如冰贴、湿巾、小风扇、风油精等。

    3.饮食调整:按时吃饭、清淡饮食。多吃富含水分的蔬菜水果,保持体力、保证营养摄入。

    4.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身体疲惫时更易中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顾”—留心症状,及时处置,照顾身边的人


    1.关注重点人群:特别关心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合理安排行程,定时查看其健康状况。不要将婴幼儿和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2.警惕中暑信号:密切留意自己和身边人,尤其闷热天气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大量出汗、体温升高(皮肤发烫)、心慌气短、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等症状时,要警惕中暑的发生。

    3.早发现、早处置、早就医:一旦怀疑中暑,应按下述方法科学处理

    ①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离高温环境。

    ②想尽各种办法快速降温,比如解开衣物,用冷水喷洒、擦拭身体,用湿冷毛巾、冰帖等置于头部、躯干等,通风加速散热。

    ③如意识清醒且能饮水,则及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清凉饮料。

    ④若症状不能缓解,或出现高热、意识不清等,则立即送医或拨打120,同时持续进行物理降温!


    请掌握这些关键的防护知识,祝大家平安健康度夏!/健康科普

    作者:应急中心 王霄晔、任婧寰、王锐

    审核:施国庆

    编辑:杨紫萱、张林林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a98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