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绘就云岭大地边疆稳固画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2 15:28:47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8f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云南,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4060公里边境线,是这首诗最生动的韵脚,也是一道关乎云岭大地安宁与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守好这条生命线?“检察蓝”正成为边疆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云南省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云

    云南,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

    4060公里边境线,是这首诗最生动的韵脚,也是一道关乎云岭大地安宁与发展的生命线。

    如何守好这条生命线?“检察蓝”正成为边疆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云南省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云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作出的具体工作部署,将检察履职深深扎根于边疆沃土,切实筑牢守护边疆安全、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盛夏时节,《检察日报》“法治中国行”采访团队来到彩云之南,看这抹流动的“检察蓝”如何以“高质效”为笔,绘就一幅边疆稳固、边民安乐的生动画卷。



    “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采访团深入云南省普洱市检察院采访。

    边境线旁,从严打击跨境违法犯罪

    一份检察建议封堵澜沧江畔偷渡暗道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不少地区的边民跨境而居,交往频繁。因熟悉当地情况,部分边民受到利益驱动,为企图偷渡的不法分子提供引带、运送、容留等便利。如何有效杜绝这类行为,是边疆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澜沧江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由北向南奔流而下,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突然收窄,勒出了一个“小蛮腰”,这就是糯扎渡水库的由来。

    站在糯扎渡水库前,记者被眼前呈“之”字形走向的地形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所震撼。“‘糯扎渡’在拉祜族语中意为‘英雄渡江之地’,可见这片水域的水流十分湍急,地势也很险峻。”站在一旁的澜沧县检察院检察官霍豫璇告诉记者,因为地势复杂又紧挨边境,这里也一度成为运送偷渡人员的“最佳选择”。

    2022年5月,澜沧县检察院在办理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偷越国(边)境案时发现,辖区村民使用生产自用船只参与运送偷渡人员,妨害边境管理,存在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村民使用的生产自用船只适航性能差,安全设备不足,加之为了逃避检查,他们往往选择深夜行动,一旦航行途中发生险情,将严重危及船上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澜沧县检察院检察官瞿进红说。

    在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9名涉案人员后,为督促有关单位筑牢边境管控防线,防范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发生,2022年9月,一份来自澜沧县检察院的检察建议被送往当地交通运输执法部门。

    加强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督促辖区村委会落实好辖区船舶和渡口管理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当地村民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对于检察建议,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照单全收”、迅速行动。短短两个月,共排查出船舶缺陷(问题)6个,发现违法行为1起,开展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及严禁从事非法渡运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3次。

    “这份源自个案的检察建议,不仅织密了边境安全防护网,也对我们履职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澜沧大队副大队长杨卓儒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加大巡航力度和对码头的日常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船舶、自用船舶从事渡运非法偷渡人员的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有序的水上交通环境。

    对于地处边境地区的检察机关而言,制发检察建议只是履职方式之一,通过建章立制、形成合力更为重要——

    澜沧县检察院积极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质化运行,形成具有边境检察特色的“轮值+挂点+派驻”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跨境犯罪侦捕诉协作机制。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检察院加强与孟连口岸以及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在调取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构建“非法出售出入境证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有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出入境管理秩序。

    “办案高质效不止于办理,更要落在治理。”澜沧县检察院检察长甘国华在采访中说出的这句话,成为边境地区检察机关的共识。

    幸福村里,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新篇

    一次就地化解打开心结

    2021年以来,云南省在沿边一线的374个行政村(社区)创新实施并全面完成边境幸福村建设。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幸福村有着多元化的风俗和语言。在基层治理中,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妥善处理村民日常交往中的矛盾,是建设边境幸福村的关键。

    6月27日,记者跟随孟连县检察院检察长郑周荣走进边境幸福村——勐马镇勐啊村陇海小组,一栋栋傣家小楼错落有致,民居前悬挂的“宾弄赛嗨(傣语,意为虽无血缘,但亲如一家)示范户”牌子和不远处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语相映生辉,成为边境线上最美的风景。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穿着傣族服饰的勐马镇勐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相安嫩。“以前,村子里的人会因为一棵树、一块田、一条路争吵,现在有了会用乡音讲法律解法理的双语检察官,大家有啥过不去的坎、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找他们。”相安嫩说。

    相安嫩口中的双语检察官,是孟连县检察院于2024年12月着手打造的守望“宾弄赛嗨”检察文化品牌中最具特色的工作。

    2017年至2024年,为扩建厂房,制胶厂老板罗某在傣族农户岩某等3人位于勐啊村南马河旁的农田边河道挖掘、回填。双方签订协议,约定若农田因扩建厂房的原因导致毁损,制胶厂承担赔偿责任。2024年,岩某等人的农田被洪水冲毁,造成严重损失。岩某等人向罗某索赔农田损失费,罗某却拒绝赔偿。

    此后,勐马司法所、勐啊村村委会等单位先后介入调解未果,与日俱增的矛盾成为影响村寨和谐的一颗“定时炸弹”。“我们全家就指着这块田,他签了协议却不认,我们还能怎么办?”今年3月,孟连县检察院双语检察官艾章嫩在勐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开展法治服务时,听到了岩某的倾诉。

    “我们经现场调查核实发现,罗某扩建厂房导致岩某等3人的农田受损,按照协议约定,罗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罗某始终认为岩某等人的农田受损是因为洪水,而非自己的挖掘、回填行为,所以不愿承担赔偿责任。”艾章嫩说,因临近春耕,该院决定联合相关部门就地就近化解这起矛盾纠纷。

    此后,艾章嫩与勐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勐马司法所、勐马边境派出所、勐啊村村委会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办案组,多次到制胶厂、岩某等人家中调解。因争议较大,双方前期未能达成和解。今年4月28日,办案组再次上门调解,艾章嫩耐心地用傣语对罗某释法说理。“她(艾章嫩)就坐在农田边,把道理讲到了我的心坎里,也把心结解开了。”想通了的罗某终于松了口,一句“我可以赔偿”随之说出。最终,罗某与岩某等人达成和解。十几天后,岩某等人拿到了迟到一年的赔偿款。

    “这场充满‘泥土味’和‘民族情’的调解,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全程参与调解的勐马镇党委副书记李毅坤告诉记者。

    而在省级层面上,一份文件的出台,更是将云南省检察机关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向新阶段——2024年7月,云南省检察院制定下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检察实践 促进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的意见》,明确了25条措施,对检察机关如何在办案中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作出具体规定。

    “循着《意见》,边疆地区的检察机关探索出如双语检察官等具有云南辨识度的‘检察+’枫桥新路径,我们接下来要思考和努力的,是如何凝聚各方合力、画出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大同心圆。”云南省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阎大臣说。

    民族村寨中,双语普法“声入人心”

    一所“法治学堂”让法治种子生根发芽

    云南省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八五”普法以来,云南积极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对普法的新需求,启动实施“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扶持行动”,探索出“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普法工作新路径。

    6月25日,国际禁毒日前夕,在景洪市曼栋村“法治学堂”,记者在当地人的“口译”协助下体验了一堂双语普法课。

    “我们是抵边村,距离缅甸不过几公里,涉毒犯罪需要重点治理,这里展示的几种毒品分别是……”

    “很多人出于好奇吸食毒品,也有人为了赚钱参与运毒,但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给大家看几张照片……”

    “双百政法英模”、“全国模范检察官”、景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玉喃溜在傣语和汉语间无缝切换,流利的表达、丰富的内容,让现场的30多名村小组负责人、村民代表频频点头。

    曼栋村村委会副主任玉罕而也在其中。不同于其他人的是,她今天是作为“边境巾帼普法队”队员来参加的。“以前我也和村子里的老百姓一样,对法律不太了解,但有了这个身份后,每次普法课我都不落下。”玉罕而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在检察官的帮助下化解了村里的一起家庭纠纷,让年过半百的夫妻俩重归于好。

    “边疆地区各族群众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不知法、不懂法、不学法,开展普法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才是边境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玉喃溜告诉记者,要找到一种让老百姓更好接受、更好融入的形式,让普法这项面向广大群众的活动顺利“出道”。

    2021年9月,景洪市检察院选取有经验、负责任的十余名汉语、傣语、哈尼语、基诺语、拉祜语民族检察官组成了一支双语普法队,并逐步探索建立“法治学堂”。



    今年2月,景洪市检察院“喃滴溜”普法团队在勐罕镇曼法岱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今年3月,景洪市检察院双语普法队队员标同来到曼伞村“法治学堂”,以一起刚办理结束的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为主题进行普法。村民岩香在台下听完后,向标同讲起了自己曾受利益驱使差点帮人走私的经历。

    “在边境村寨,走私类案件时有发生。”标同告诉记者,针对走私、“偷引带”、毒品犯罪等边境高发问题,景洪市检察院双语普法队不仅将法律知识编入少数民族歌舞、编制成图文并茂的普法手册、开展普法直播,还把法治元素纳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我们还重点培养像玉罕而这样有威望、爱学习的村委会干部成为‘法律明白人’,带头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标同说。

    如今,通过线上参与直播互动、线下跟检察官面对面交谈,村民岩香也成了“法治学堂”的常客,时不时还会为村民答疑解惑。“以前觉得法律像塔尖,看得见够不着。现在懂了法,就像在心里点了盏灯,干啥都踏实!”岩香的转变,正是边疆地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觉醒、法治种子在边疆沃土生根发芽的生动缩影。

    截至目前,景洪市检察院联合市妇联、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开设了155家“法治学堂”,并逐步构建起“法治联络员”“边境巾帼普法队”“法治副村长”三位一体的“法治学堂”新格局。

    从澜沧江畔的检察建议到南马河旁的纠纷化解,再到特色村寨里的双语普法,云南省检察机关用一个个充满边疆特色、彰显法治力量的生动实践证明——高质效的检察履职,就是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坚实的基石。

    “云南省检察机关将坚决扛牢强边固防政治责任,找准助力边疆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跨境犯罪,协同做好打击治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工作,融合推进精准普法与矛盾化解工作,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云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光辉表示。

    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

    治理能力和水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全国人大代表

    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

    乡司土村村委会委员 白永康

    我所在的景洪市是一座位于边境线上的城市,在日常履职中我十分关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工作。近几年,云南边疆治理尤其是基层普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其中离不开检察机关的努力。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曾受邀参加景洪市检察院举行的普法直播活动,亲身体验检察机关与法院共同开展的“庭审进村寨”,也见证着双语普法队的发展和壮大,这些都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检察机关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未来,希望云南省检察机关能够扩大普法范围,探索更多具有针对性、更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模式,同时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更多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路径,久久为功,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记者:姜洪 王昱璇 王翠云 视频:戴国峰 向雄 黄智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8f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