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暑假已悄然过半,孩子们离开校园后,有了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享受明媚的阳光、满眼的绿意、自由的奔跑,是预防近视发生、减缓近视发展、控制超重肥胖、预防脊柱弯曲异常、增强体质等的难得时机。那么在尽情玩耍的同时,孩子的暑期户外活动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
一、户外活动前的准备要做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提前了解目的地信息
关注目的地天气预报和传染病流行情况等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合理安排出行。大暑节气常见雷电、高温、暴雨预警,可通过及时查看手机短信推送的红色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或通过主流媒体网站、天气类的手机客户端、地方电视台等渠道主动获取预警信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
暑期天气炎热,紫外线强,长期在户外活动容易造成晒伤、中暑等。在晴朗的天气外出活动时,最好选择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之后,避开阳光最盛的中午11点至下午3点。优先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如公园林荫道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穿舒适的衣物
衣物选择轻便透气,易于汗水蒸发的材质,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户外活动的时候宜穿浅色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可使体感温度比深色低1-2℃,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佩戴帽子,尽量减少皮肤裸露。若需长时间在户外,可搭配防晒服,既能阻挡紫外线,又能保持舒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准备必需物品
准备外出游玩时,可提前为孩子准备好退热药、抗过敏药、防暑药等常用药品,创可贴、生理盐水、碘伏、纱布、棉签等护理物品,以及驱蚊剂等防蚊虫叮咬用品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采取防晒措施
任何人都需要防晒,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都有必要防晒。
硬防晒是指使用物理方式,如戴帽子、戴墨镜、撑伞或通过其他工具,对皮肤进行遮挡,来避免皮肤暴露在阳光直射的范围内,也是最安全的防晒方式。如果只是短时间外出或者在紫外线不是特别强烈的情况下,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选择硬防晒。
软防晒是指通过涂抹或喷在皮肤上的防晒产品,来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根据防晒产品成分的不同,又分为物理防晒产品和化学防晒产品。中小学生根据使用场景可使用防晒指数(SPF)30-50耐水防汗的防晒霜,优先选择不被皮肤吸收的物理防晒霜。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好,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游泳或出汗后需重新涂抹;涂抹时,要避开孩子的眼睛和唇部。涂抹防晒霜之前,应先在手臂内侧、耳后等皮肤薄的地方进行过敏测试,确认没有不适后再大面积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建议儿童使用防晒喷雾化妆品,尤其是低年龄儿童、过敏体质儿童。如必须使用,建议将该产品喷于手掌后,再涂抹于儿童皮肤表面。
二、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健康
要做好
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和强度
学生要坚持身体活动,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应不少于2小时,其中每天应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每周至少进行3天增强肌肉和(或)骨骼的运动,积极参加跑步、打球、健身操(舞)、跳绳等简便易行的运动,促进运动日常化。运动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态,如果孩子出现面部苍白、身体酸软无力、大量出汗等现象,应果断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减少活动次数,降低强度和数量或停止运动、补充水分,必要时及时就医。
运动开始前,应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强度低的运动开始,给身体一个缓冲期,以免突然间过大的运动量造成肌肉疼痛甚至是关节损伤。剧烈运动过程中如需要休息,需逐渐放缓动作,使身体运转慢慢平稳下来。如果突然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在静脉中,造成心脏缺血,大脑也会因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缺氧症状。
及时补充水分
暑期温度高,人体水分蒸发较多,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温白开水为宜,不喝生水。运动中或刚结束运动时饮水切忌一饮而尽,要少量多次,否则会给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过量饮水还会导致钠离子浓度降低,破坏机体内离子平衡状态,容易引发痉挛、抽筋。应避免含酒精、糖分过高及冷冻饮料,可适当补充些淡盐水或电解质水。
还可以通过多食用水果蔬菜来进行补水,如:香蕉、橘子、西瓜、番茄、黄瓜等,这些果蔬的水分比普通水更容易进入细胞,同时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可补充随着汗液而丢失的许多矿物质,如钾和钠。
食品安全记心上
在进入夏季后要做到食品安全“五要点”来规避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包括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安全温度、安全的水和食材。如需在外用餐,首选证件齐全、环境整洁、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就餐,尽量不在无证小店就餐。
预防食物中毒,不采食不认识的野菜、野果和蘑菇等。万一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谨防蚊虫叮咬
夏天是蚊虫繁殖活跃的季节,外出时应避免穿着颜色鲜艳的衣物,尽量穿着收口的长袖上衣及长裤,不要光脚,减少皮肤裸露,外露的皮肤上建议涂抹含有避蚊胺、避蚊酮等成分的驱避剂,使用驱避剂时应每隔数小时重复喷涂。避免在黄昏蚊虫活跃时段停留水边,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在外住宿,要选择环境整洁、防蚊设施条件比较齐全的酒店住宿;尽量不要在野外宿营,如果确实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一旦被蚊虫叮咬,应避免抓挠,可先使用盐水清洗、冰敷后对症处理;蚊虫叮咬后出现高热不退或大面积皮疹,需要及时就医。此外,还需警惕蜱虫、蜂、隐翅虫等昆虫叮咬,可能引起中毒或严重过敏反应,传播病菌。
一旦发现昆虫叮咬皮肤,切勿随意拍打,以免虫体碎裂残留在体内。如果被蜂蛰咬,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情况严重时及时就医。
预防中暑发生
儿童属于中暑的高风险人群,暑期户外活动时,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注意是否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松解衣扣,呼吸新鲜空气,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降温或在前额/腋下进行冷敷,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进展到中暑阶段。如果中暑情况非常严重,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在医生的评估下接受治疗。
若孩子在户外发热出现惊厥,家长应注意“六不要三要”。
一不要往儿童嘴里塞任何东西(手指/筷子/毛巾等可能造成窒息或牙齿损伤),二不要试图喂药、喂水或食物等(可能引发窒息),三不要强行制止惊厥发作(按压或试图束缚孩子抽搐的肢体),四不要掐人中穴、虎口(无效且可能造成皮肤损伤),五不要试图用酒精擦浴降温(可能刺激加重惊厥或导致酒精中毒),六不要摇晃或大声呼叫孩子(无法终止发作)。
一要保持冷静,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二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物,侧卧或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窒息),三要惊厥后及时就医,并尽可能记录孩子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利于医生诊断。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请及时呼叫救护车:惊厥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数分钟内反复发作、发作时呼吸困难。
加强安全意识与责任,提高紧急避险能力
对于孩子,不去无安全防护的水库、河流、湖泊、池塘等野外水域游泳或戏水,预防溺水;注意交通、消防、旅游安全;熟记各类急救求助电话,如报警电话110、火警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森林火警报警电话12119、交警事故报警电话122、水上求救报警电话12395等并及时求助。对于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务必尽到看管义务,不要专注于手机或其他事务;应教导孩子识别危险和基本安全知识,根据孩子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当活动。
三、户外活动后的休整要做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日晒后及时修护
防晒霜不是护肤品,孩子使用防晒霜后,回家需要用温水及时清洗干净,并涂上护肤液,帮助舒缓皮肤。
如果孩子接受日晒后出现皮肤发红、发烫或伴有轻微疼痛的情况,可用冷毛巾或者将毛巾包裹冰块敷在晒伤部位,也可用凉水浸泡或者冲洗局部降温。必要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乱用药造成二次损伤。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用冷水洗澡
在剧烈运动后,身体为了散热,毛孔会处于完全张开的状态,如果这时突然进入空调房或用冷水洗澡,可能导致头晕、心慌等情况。建议运动后为避免骤冷,等汗干后再进入空调房或洗澡,洗澡时用温水,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及时检查全身体表
在草丛、树林等虫媒活跃环境活动后,先检查全身,特别是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腿窝等重点部位,确保无蜱虫等虫类吸附于体表。一旦有外伤,务必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必要时及时就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倡导全家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营造积极家庭氛围
减少久坐等静态行为和视屏时间,久坐45分钟后应起身活动,每天视屏时间少于2小时。孩子们可通过学习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加入运动社团等方式,激发运动积极性,增加运动兴趣和持续性。
家长应积极组织家庭户外活动,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增加亲子交流互动和身体活动量;一方面通过观察孩子的运动能力来预防出现运动损伤,一旦出现运动损伤,家长能及时发现处理。/健康科普
作者:公卫处 刘瑶、赵晨杉、张荔
北京市疾控中心 张京舒
审核:戴政
编辑:杨紫萱、张林林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