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世界肥胖地图》,中国有41%的成年人超重,9%的成年人肥胖;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5.15亿。如今,面对肥胖,大家更多的是忧愁,因为肥胖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肥胖显著增加多种疾病风险: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82%,高血脂风险增加63%,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83%,痛风风险增加77%,偏头痛风险增加57%……值得注意的是,肥胖已被确认为癌症的第三大诱因。
肥胖
增加癌症风险
目前,已经有13种癌症被确定与超重、肥胖相关,包括早发性(发病年龄小于45岁)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甲状腺癌等。因此,超重、肥胖者需特别关注上述“富贵癌”,并做好防癌体检。
肥胖与癌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那么,肥胖者如何科学管理体重呢?一是饮食“轻量化”。建议采用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并通过科学的营养指导,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运动“碎片化”。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爬楼梯或游泳),避免因高强度训练引发抵触情绪而难以坚持。三是代谢“动态监测”。定期监测体重、腰围以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若发现问题,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干预,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消瘦可能是
癌症的危险信号
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如果没有特意控制体重却出现明显消瘦,则需高度警惕。消瘦是指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或体质量指数(BMI)<18.5。多种癌症患者容易出现消瘦,特别是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等。这种消瘦与食欲减退和肿瘤消耗有关:肿瘤可引发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等症状,导致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同时,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患者体内大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注意,如果消瘦同时合并其他癌症危险信号(如上腹痛、吞咽困难等),务必尽早就诊,实现早期诊断。
保持适宜体重
可提升抗癌疗效
当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癌细胞掠夺能量的能力远超正常细胞,尤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癌细胞会抢走更多能量物质,导致患者出现体重减轻、肌肉和脂肪组织萎缩等一系列问题。相反,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的癌症患者免疫力更强,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抗癌是一项持久战,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是治疗的基础。膳食原则包括:保持适宜的且相对稳定的体重;食物选择多样化;足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文: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化疗中心主任医师 张慧卿
编辑:刘洋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