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妈,俺们错了,您原谅俺们吧。”
五个子女满脸悔意,齐刷刷跪在邱老太面前。
邱老太眼含热泪让他们起来,并紧紧握住安徽省灵璧县人民法院冯庙人民法庭法官汤晓静的手:“谢谢法官,把俺家的家务事给说好了,俺的养老问题也给处理好了,俺再也不用担心了。”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事情发生在2025年3月,81岁的邱老太向灵璧法院起诉自己的五个子女,要求他们尽到赡养义务。接到案件后不久,汤晓静便和书记员杨蒙蒙赶到了灵璧县禅堂镇邱家村,那天雨丝纷纷扬扬落下,乡间道路满是泥泞。
到了邱老太家,汤晓静了解到,邱老太在丈夫去世之后,便独自生活。随着年龄增长,邱老太身体每况愈下,不仅干不了农活,还需长期服药,生活主要靠小儿子和唯一的一个女儿接济。2024年中秋节前,邱老太因遭遇交通事故,小儿子将她接回家中悉心照料。今年春节前,小儿子媳妇与邱老太因生活琐事起了争执。由于生活习惯和脾气性格的差异,邱老太说什么也不愿再和小儿子一家生活,萌生了租房独居的想法,并让每个子女支付赡养费。
当她找子女们商量赡养问题时,邱老太的女儿支持母亲的想法,可四个儿子坚决反对,认为母亲出去租房既丢面子,花费又大。而后的几轮沟通都以争吵收场,镇司法所和村委会多次调解都没能成功,无奈之下,邱老太选择向法院寻求帮助。
汤晓静接手案件后意识到,这件赡养纠纷涉及人伦亲情,如果简单一判了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加深家庭矛盾。只有让双方都相互体谅,才能真正化解矛盾,修复亲情。考虑到邱老太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于是汤晓静专程来到村委会组织调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安徽省灵璧县人民法院冯庙人民法庭法官汤晓静(中)听取当事人意见。曹亚轩 摄
调解刚开始,汤晓静走到邱老太身边,轻声细语询问道:“大娘,您对以后的生活有啥想法,都跟我讲讲。”
邱老太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就想能安稳过日子,小儿子和儿媳之前对我挺好,我还是想跟他们一起住。”
了解老人的想法后,汤晓静心中有了底。她把五个子女请到调解室,温和说道:“大家一个一个说,把心里的想法都讲出来。”
说罢,小儿子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拒绝邱老太再住自己家,说她可以住在其他兄弟姐妹的家中。见状,其他兄弟姐妹纷纷表示当年母亲偏爱小儿子,不愿支付赡养费。
听完子女们的倾诉,邱老太急忙解释:“你们成家时,每家都分了土地,给了宅基地,我一碗水端得很平。小儿子成家晚,我就多照顾了他一些。这些年,小儿子和儿媳对我确实很好,我也想跟他们一起住。”
汤晓静点了点头,从中华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切入,语重心长地说:“父母含辛茹苦把你们养大,是你们最大的恩人。孝敬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着,她详细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并严肃告知他们拒绝赡养父母的法律后果:“你们现在也为人父母了,要在赡养老人上给子女做好榜样,传承良好家风。”
老大说:“俺愿意每月出点钱,让俺妈生活有保障。”老二、老三紧接着表态:“俺们兄弟俩愿意让妈到家里吃饭,好好照顾她。”女儿也提出:“要不就让妈轮流在五家各住一个月,这样大家都能尽份孝心。”小儿子则坚定地说:“俺妈一直跟我们生活,我愿意让妈继续跟我们住。”
汤晓静注意到老三眉头紧锁,知道他家庭负担重,走到他身边,耐心劝说:“老三,我知道你家里困难,可亲情远比金钱重要。在这调解室里,你们是原告和被告,走出这里,你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父母养育之恩大于天,你的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你们长大不容易。”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苦口婆心劝说,子女们的态度终于转变。汤晓静看着他们,语重心长地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你们现在都有孩子了,一定要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一家人要相互宽容理解,尽心孝敬父母。”
经过一番劝说,五个子女终于就母亲的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每个子女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每月出一笔赡养费,邱老太继续住在小儿子家中。随着子女们赡养方案的敲定,邱老太的生活有了安稳的保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渐渐取代了曾经的争吵与叹息。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周瑞平 | 通讯员:殷朝云
责任编辑:闫钰|联系电话:(010)67550827|电子邮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孟祥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