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出入口架起栈桥、
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
今年以来
海淀区持续改善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环境
按照“一站一策”原则
通过空间挖潜、管理创新、
公交优化等综合施策
进一步提高接驳便利性
方便市民乘客出行
巧用空间
栈桥分流、车位新增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近日
记者走出地铁西钓鱼台站C口后发现
一座崭新的栈桥腾空而起
乘客出站后即可通过栈桥
快速前往周边目的地
据了解,西钓鱼台站毗邻多家医院及政务大厅,高峰时段人流、车流量都较大,原有接驳步道通行压力很大,且人车混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地铁站外的秩序问题,在昆玉河东岸(玲珑路至中央电视塔)片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中,区园林绿化局对现状非机动车停车及通行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采用“空中分流+地面停放”模式,巧妙利用路边绿化空间腾空架设便民栈桥,实现人车分流,桥上行人通行,桥下会同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规划为非机动车停放区并施化标线,新增非机动车车位约40个,缓解出站口高峰时段人流拥堵,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面对地铁站口常见的空间紧张、非机动车停放困难的共性问题,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按照“一站一策”原则,因地制宜探索解决方案,在地铁莲花桥站B口外,新增一处约80平方米的非机动车停放区。据介绍,羊坊店街道依托“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协调地铁站外的京都信苑饭店,将饭店院内5个机动车车位取消,改造为人行步道并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区,解决地铁站口非机动车停车困难、秩序混乱的问题。
“一巡多能”
守护出行秩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为提升轨道站点接驳环境,我们成立专班,推出‘一巡多能’管理模式,统筹路侧停车管理员、网格巡查员、文明引导员、志愿者等800余人力量,在早晚高峰时段加强站点值守,全天开展巡查,维护地铁站口出行、停车环境。”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公共交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公交优化
“零距离”换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针对不同站点的客流特点
交通部门推出个性化接驳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接驳比例
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
联合相关单位在清河小营桥地铁站、
清华东路西口地铁站实地踏勘
研究决定在
清河小营桥站B1口南侧20米处、
B3口南侧20米处
利用京藏高速辅路既有人行步道
分别增加1处公交站位
在清华东路西口站C口西侧30米
清华东路主辅隔离带处
增加1处公交站位
此外,在圆明园地铁站周边
完成圆明园南门公交站挪移
将原本的公交站挪至
圆明园地铁站B口处周边空地
改动后地铁站与公交站距离仅13米
市民游客换乘更加快速便捷
“自去年以来,海淀区已组织协调完成魏公村地铁站、学院桥地铁站等9座地铁站周边的公交接驳优化。”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公共交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也将持续推动‘轨道+公交’‘轨道+慢行’融合,让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更便捷,营造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环境。”
记者:李祎乔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