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米优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4 08:10:05   浏览次数:1  发布人:4f8d****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边疆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节点,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边疆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节点,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扎实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牢牢把握主线,铸牢“共同体”

    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中,有1.9万公里分布在民族地区。做好边疆工作,必须重视做好民族工作。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边疆地区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5月15日,由贵州路桥集团承建的纳晴高速六枝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实现纳(雍)晴(隆)高速全线通车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华社记者 陶亮摄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挖掘边疆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好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深入挖掘文物古迹、历史档案、传说故事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物证和丰富内涵,用实物实景实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硬边界”

    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长期发展,和历史上相比有了巨大进步,形成了广泛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口岸集群。但由于资金来源、投资收益周期特点、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基础设施均等化、便利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要重点围绕通达,实现便利。


    ▲2024年7月2日,在位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的黄百铁路平拉隧道建设现场,工人操作挖掘机清理碎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畅通交通物流。以传统基础设施为依托,根据功能定位、人口数量、产业布局和流动人口规模等,统筹规划,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口岸为枢纽,进一步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根据边疆民族地区地域广袤、地形多山等特点,加强民用机场、小型直升机升降平台建设,发挥空中交通优势。

    加强科技赋能。以交通网络、中心城市、贸易口岸、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强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冷链基地等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形成广泛联系、陆空一体、数实融合、绿色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为实现高水平开放提供硬件基础。

    深化制度型开放,破除“软约束”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制度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于6月19日至24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图为6月20日拍摄的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旅居云南馆。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全面、更深入、更高水平的对接,通过修订规则、完善制度,提高关税和非关税等传统贸易规则领域开放程度,进一步推进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改革,并为企业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供咨询和引导。在国际经贸合作中,运用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制度优势、市场优势等,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中国在国际制度建设中的话语权、领导权。

    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立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制度。完善边品边贸政策,加强跨境交流合作,以沿边开发开放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活力,夯实睦邻友好、民心相通的经济社会基础。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强基石”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边疆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要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在包装车间工作。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运用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农牧业和智能制造业。推动建立优势龙头企业、创立知名品牌,扩展延伸产业链,建成涵盖上下游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冷链等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园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好民营企业进边疆、边疆特产销全国、边境旅游提质增效计划、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等创新性举措。发挥“风光水气”、生物多样性等优势,发展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健康医养等新兴绿色产业,布局新型储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提升边疆民族地区产业造血能力。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我国产业链齐全、制造业能力强大、诸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先的优势,加强产业贸易协作联动,促进基础设施和数字智能媒介互联互通,建立协调互补韧性强的产业链、贸易链、供应链和资金链。依托区域中心城市、边境口岸和开放通道,优化商品结构、创新贸易模式、开发新消费场景,建设好跨境综合商贸区、边境旅游区、自由贸易区等,将“通道经济”发展为“落地经济”“飞地经济”,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营造“稳环境”

    边疆地区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各方面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健全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健全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境内外合作执法,坚决打击严重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

    提升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以法治监管为根本、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手段,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完善涉外安全机制,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相关法律制度,以法治化市场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提供“智支撑”

    人才聚,事业兴。要改变人才培养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教育抓起,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念,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5月13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居民在镇雄纺织服装产业园鞋服加工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健全本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地方高校、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农牧区对口帮扶合作,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教学指导,企业和农牧区人员定期培训,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线上实时指导+实时咨询”,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强化政策供给,加大吸引在乡农民、大学生、专业能人、农民工、企业家等各类人才投入家乡建设。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发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优势,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动员、物质待遇、精神激励、文化浸润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向边疆民族地区汇聚,在奋斗人生中圆梦出彩。

    (作者系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牛锐 王琪

    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f8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pifa.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