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海淀接连发布
暴雨黄色、雷电蓝色、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蓝色、
积水内涝风险蓝色预警
今天海淀还有雨
出门注意带伞
据海淀区气象台【7月25日08时天气快报】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影响,24日18时前后海淀区开始出现雷降雨,截止目前,全区平均降水量29.8毫米,排名前三为梅所屯72.1毫米(气象站)、海淀水务局63.4毫米(水务站)、龙岗路56.2毫米(水务站),最大小时雨强梅所屯22.1毫米(24日22时-23时),近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羊坊店街道办1.8毫米(水务站)。预计今天白天海淀区阴有小到中雨。目前海淀区暴雨黄色、雷电蓝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蓝色、积水内涝风险蓝色预警中,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为应对本次降雨过程
区水务局提前整合调度抢险力量
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抢险合力
海淀区水务局防汛指挥中心内,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河道水位、雨量监测点数据。随着三级应急响应指令的发出,全局上下旋即进入“战时状态”——迎战这场关乎城市安全度汛的硬仗。
“雨情就是命令!我们要求所有力量必须抢在雨前到位,巡查必须覆盖所有风险点,响应必须零延迟。”一声令下,一张由专业抢险力量与市政保障队伍共同编织的防护大网迅疾铺开。水务局24支抢险队、192名精干人员,与北排三分公司51支队伍、379名保障人员协同联动,携带强排泵车、龙吸水等重型装备,奔赴全区16个历史积水风险点,执行“一点一策”专人专岗值守。同时,23个重点下凹桥区和易涝道路被纳入高频次联合巡查清单,确保“积水露头,处置上手”。“接到指令后,设备、人员指定时间内必须全部到位待命。”远大东路抢险6队应急人员,正反复检查移动泵车的油路与排水管接口。“一旦积水,我们立即采取排水措施,绝不让车辆行人涉险。”
河道闸坝与地下管网的精准调控,是化解洪涝风险的关键“水防线”。降雨前,区水务局加密对全区河道水位、流量以及闸坝、再生水厂关键设施运行状态的巡查频次,科学实施预泄腾容。
“南沙河新闸开启了一孔闸门,目前成功将河道水位控制在安全线内,低于汛限水位,为后续可能的强降雨预留出宝贵的调蓄空间。”区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区水务局统筹各再生水厂,提前加大污水处理负荷,尽可能降低厂区及上游管网水位,最大化腾出调蓄空间。同时,所有水务在施工地严格执行应急预案,人员和大型机械在降雨预警生效前已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撤离不等于松懈,各项目部应急抢险小组就地转入备勤状态,沙袋、挡板、水泵等防汛物资全部前置待命,确保遇险情能第一时间开启应急处置。
昨天下午,一条由海淀区水务局联合区气象局发布的蓝色积水内涝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直达市民信息端,提醒广大市民尽量避开预警区域低洼地带,合理规划出行。预警不仅是个信号,更是行动指南。区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提示,
“我们特别提醒公众关注预警区域,避开低洼易涝点,提前规划绕行路线,把保障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家住海淀西三旗的市民李先生收到预警后,调整了晚高峰的回家路线。 “宁可多绕点路,安全最重要。” 他指着手机上的提示信息说, “这种点对点的预警很及时,让人心里有底。”
在区水务局一层“水务大脑”内,电话铃声与电台指令声此起彼伏。“我们执行汛期最高等级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双人双岗,24小时密切追踪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和实时雨情。”值班员正双眼紧盯着多块信息屏,“抢险队伍、物资设备时刻处于热备状态,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顶得上。”
桥下、河边、泵站、“水务大脑”调度中心
每一支队伍的严阵以待
每一条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
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安然度汛
增添着沉甸甸的砝码
以“硬核”备勤静候风雨考验
第一线、夜幕下、大雨中
始终有坚守的动人身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份暴雨天气出行指南
你要知道!
记者:张楚佳
编辑:罗雨涵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