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守正创新
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任务落地落实
——专访二级大检察官,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
2024年11月5日,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左三)深入丰都县龙孔镇一所专门学校调研“莎姐守未”工作。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重庆新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今年1月,全国检察长会议强调,把落实《意见》作为工作总抓手,以改革精神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落细最高检工作部署,在以法治力量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彰显重庆检察担当?近日,记者专访了二级大检察官,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
记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重庆市检察院如何主动融入、服务大局,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时侠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作出总动员、总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重庆市委提出要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最高检要求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检察院坚持“干”字当头、唯实争先,聚力改革创新,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部署,着力发挥检察职能优势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心工作落实。携手打造区域法治一体化品牌。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联合四川省检察院出台实施方案,召开川渝检察协作联席会,共同出台42条举措,服务保障川渝高竹新区高质量发展,协同打造区域法治一体化品牌。推动新时代金融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认真履行最高检赋予重庆市检察机关对成渝金融法院的法律监督职责,设立金融检察官办公室,加大对证券、保险、破产等金融领域案件的监督,在省级层面建立金融监管全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持续做实做优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全市三级检察机关44个检察院设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超过80%检察院已完全整合公益诉讼、刑事、民事、行政“四大检察”综合一体履职机构,实现集中办理、综合履职、多元协同、全面保护,有力保护“一江碧水向东流”。携手召开第三届七省(区、市)检察机关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协作联席会,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检察保护共同体。2024年办理的防治长江船舶污染案件获评最高检、生态环境部检察监督与生态环境执法协同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典型案例。迭代升级“莎姐”工作品牌。总结“莎姐守未”20年工作做法,持续擦亮未成年人检察司法保护工作品牌。深化“莎姐守未”“检护成长”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做实“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依法惩处、绝不纵容。协同推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与市教委建立专门学校工作衔接机制,联合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及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疏导、司法救助、转学安置和生活帮扶等工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论断。重庆市检察机关在服务民生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时侠联:重庆市检察机关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持续加强民生领域司法保障为重要抓手,把民生难点痛点作为检察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保护重点群体。聚焦“一老一小”、妇女、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加强权益司法保障。继续开展虚假婚姻登记专项整治,保护妇女权益。强化精准救助、有效救助,2024年对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2249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检护质量安全”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保护社区团购、直播带货、预制菜、互联网诊疗等领域食品药品安全,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村地区山寨食品泛滥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协同犯罪,探索开展对网络空间治理、网络风险防范等领域的公益保护,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定《重庆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工作,着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用好“云检司法救助一件事”应用,打通社会救助协作单位的数据对接,推进全过程社会救助衔接和救助线索移送。下一步,重庆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司法为民,依法维护民生民利,以法治之力助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更多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便民利民举措,传递检察温度。
记者:“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最高检党组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重庆市检察机关是如何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持续践行这一基本价值追求的?
时侠联:重庆市检察机关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为主线,以“三个善于”“三个管理”为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数字赋能法律监督为驱动,以强基固本、建设过硬队伍为保障,依法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持续完善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等机制。深化机构职能改革,市检察院分设民事检察部门和行政检察部门,进一步构建职权明晰、高效联动的“四大检察”机构体系。深化长江生态检察、知识产权检察、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加强内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处置,规范上级检察院统一调用辖区检察人员办案制度,上下一体、区域联动提高办案质效。全面落实“一取消三不再”工作要求。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消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创新一体抓好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的制度机制,引导全市检察干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聚焦到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履职办案本职本源。切实加强检察权运行内部制约监督。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完善检察官职权清单、检察辅助人员职责清单、入额院领导办案清单、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清单,分业务分条线分层级厘清司法责任。紧盯检察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司法办案关键环节,制定办理工作规定、工作指引,加强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司法办案的领导监督,压实检察长、检察委员会、部分负责人对检察官履职的监督管理责任,给检察权运行加把锁。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围绕“数字重庆”“数字法治”基本能力建设重点任务,迭代升级“1+4+N”工作体系,依托“法治·智慧检务”应用建成数字检察“驾驶舱”。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司法办案,研发涉及安全生产、国有财产保护、刑事执行监督、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数字法律监督模型,推进数据取证、数字推理、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案件办理的精确化。
记者:全国检察长会议强调,持续优化检察管理,推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贯通推进“三个管理”,更好保障高质效办案。重庆市检察机关有什么工作举措?
时侠联:“三个管理”是涵盖宏观、中观、微观的整体系统管理论,重心是管好案,基础是管好办案的人。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必须向“三个管理”要战斗力。不仅要从思想认识上转变,更要在管理机制上破局,方式方法上创新,尤其要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落实“一岗双责”,注重压实工作责任,引导全市检察机关、广大检察人员持续提升办案质效。压实办案部门主体责任。优化办案部门的自我管理,紧紧抓住办案中存在的倾向性、突出性、典型性、异常性问题,选好推进“三个管理”的切口,如刑事检察要注重解决主动监督意识不强问题,民事、行政检察要注重推进解决“倒三角”问题,公益诉讼检察要注重增强监督精准性问题等。压实案件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发挥统筹推进“三个管理”的枢纽作用,常态化开展检察办案质效综合研判和专项分析,加强案件质量检查评查,推动检察履职办案全链条、各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制约监督。压实检察办案司法责任。持续健全完善“案件管理+检务督察+政工人事”共同参与的封闭管理模式,将办案质效正负面清单评价结果作为员额动态管理、晋职晋级、评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同步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反向惩戒长效机制,将落实司法责任制贯穿于一体抓好“三个管理”全过程,更好服务支撑保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来源:检察日报 记者:陈伦双 张博)